「本文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黄胜新。南宁消防供图
天边堪堪擦亮,旁人尚在酣睡之际,他早已起身。这是他多年的习惯,天一亮便起来。伴随着淅淅水声,生活的窸窣,映照着新的一天已然开始。
天已大亮,道路上逐渐喧嚣,临出门前,他对着镜子理了理衣衫,每当他穿上这身“火焰蓝”时,他总是以最佳的姿态来要求自己。
他是黄胜新,是广西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灭火救援指挥部副部长兼作战训练处处长。掐指一算,今年正是他加入消防的第二十四个年头,二十四载光阴骤去,岁月给予他的除了痕迹,还有越来越多的责任。
加入消防队伍以来,黄胜新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严峻的考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斗的胜利,参加灭火救援多次,成功救出遇险群众多人。先后荣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11次,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消防卫士”“执勤岗位练兵尖兵”“优秀共产*员”“十佳干部”等称号,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被自治区人民*府授予“爱国为民好战士”,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和人民,对消防救援事业的绝对忠诚。
他的这股拼劲从未改变,在消防队伍里黄胜新一直有个“老黄牛”的绰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为人民,为消防事业,永远都是冲在了最前端。
冲锋陷阵的“牛脾气”
每遇险情,他始终改不掉“冲锋陷阵”的“老毛病”。
年汶川发生大地震,当时正在家中休假的黄胜新主动请缨,加入赴四川的跨区域救援队。一次救援中,79岁的董大爷被困在一栋整体坍塌的三层居民房,大腿被一张桌子死死压住,丝毫不能动弹,由于被困位置上面有4米多高的砖石,随时有倒塌的现象,救援难度非常大,黄胜新和战友们担心机器救人会给董大爷带去二次伤害,面对险境,他们决定改变策略,选择挖通道救人,经过了将近4个小时的挖掘,救援队伍终于奋力打开了一个通道,黄胜新利用千斤顶将大爷身上的墙柱顶住,形成一个活动空间,刚做好支撑,突然,余震就来了,头上不断有碎石掉落,一名消防战士发现危险后大声朝黄胜新喊道:“班长快撤出来,有东西要塌了!”
他视若无睹,依旧选择不放弃,“我有什么事,你们帮我照顾好我妈就行了,我绝对不会放弃他的!”
黄胜新匆匆丢下这句话,就又冒着生命危险继续在通道内进行救援作业,在与时间赛跑的救援里,他牛一样的脾气,促使他终于成功将这名老人救出。而在当时,参与救援的黄胜新已经将近36个小时没有休息过。
在这次汶川抗震救灾中,黄胜新与战友们共抢救被困人员30名,他的“牛脾气”也让所有人都记住了这个“领头牛”。
废寝忘食的“牛脾气”
“黄副,您辛苦了,先回去休息吧,让我们来。”
“没啥苦不苦的,都是工作,应该的。”他摆了摆手,拒绝了队友的建议。
在“两会”期间,黄胜新组织指战员执勤备战,每天有效睡眠时间仅有5个小时。每当队友们想去替换他,黄胜新都只是摇头拒绝,因为他认为这就是使命和责任。
执勤期间,他废寝忘食,每每有人劝他休息,他的“牛脾气”总会马上拒绝,无论是什么任务,都必须亲力亲为才能放心。
作为有着多年安保经验的“老黄牛”,黄胜新结合全国消防救援队伍智能接处警指挥系统试点成果,开展服务东盟“两会”安保系统升级,成功编制三维“一张图”和数字化预案,部署了消防实战指挥平台、城市智能高点监控系统、实景指挥平台、火灾荷载系统、可视对讲系统等信息通信系统,实现“精准化接警调度、全过程指挥支持和智能化辅助决策”的新型安保调度指挥工作机制,为东盟“两会”消防安保指挥调度、辅助决策、综合研判、监控预警等方面提供信息支撑,确保在紧急时刻能够“拉的出、冲的上、打的赢”
真抓实干的“牛脾气”
黄胜新总是在用“牛脾气”和自己较劲,一步一个脚印,无论是训练还是日常的工作,他总是以最较真的心态来对待,从不松懈。
医院、复工复产企业等重点单位场所开展熟悉演练,共拉动演练次,熟悉次,制定二维交互式预案份,卡片式预案份。参加部局、总队拉动演练5次。除此之外,他还紧抓大数据建设、培养通信骨干利用无人机技术开展航测建模,极大提升了支队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黄胜新同志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冲锋在灭火作战和抢险救援第一线,用热血与汗水诠释了“对*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牛脾气”。(林彤庞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