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环形放射状发展的城市,成都要算一个典范。成都平原的宽阔平坦,可以让成都在城市发展初期随心所欲。先是有了十几公里的一环,后来有了二十几公里的二环,然后有了五十公里的三环。环线加上放射线,让成都的交通非常便利。
三环内面积虽然只有平方公里,但利用率很高。所以,传统的中心城区虽然小,却密集。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展,人口的爆发性增长,成都这种环形放射状布局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比如,过多的车辆导致市中心压力非常大。
成都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开始楔形发展。温江区、新都区、郫都区、双流区、龙泉驿区和天府新区,就是这种思想下的产物。从卫星地图上看,成都就像一朵向日葵。三环以内是花盘,温江等各区是花瓣。花瓣虽然多,但通过四环路可以将其串联起来,共同发展。
成都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区人口太多,车辆太多,每天堵车,有些地方到半夜仍然拥挤。
建设天府新区、龙泉驿区等四环外区域,可以分流城市中心区域的人口。但是,漏洞依然存在,其中一个就是这条四环路。
四环路应该叫第一绕城高速,实际上不是市*道路。问题就出在这里。高速公路必须收费,自然会建很多收费站。有了收费站,车辆通过率当然会大大降低。尽管成都本地小车只要装了ETC可以不收费,但通过收费站总要减速吧?更何况,外地车辆要收费,货车要收费,大大阻碍了车辆通行。
四环线全长85公里,圈内面积不到平方公里,这应该属于比较重要的市区范围。所以,四环线的收费,让人不可思议。我认为,成都应该收购该线路,将其扩宽改造为城市快速路,由此产生的效益,比收那些过路费强太多。
有人担心会更堵。我认为完全没有不要担心。没有这些收费站,车辆通过率成倍增加,不会更堵。如果怕堵,只要在规定时段禁止大货车上四环就行。普通的厢式货车,还是可以通行的。
再一个,可以适当降低二绕也就是六环线的收费标准,引导货车往六环走。这样,成都的堵车问题可能会得到一些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