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论二刻拍案中的人性之丑古今类同
TUhjnbcbe - 2022/11/6 19:13:00

今天我们来谈谈《二刻拍案惊奇》中的一篇有趣的小说,这篇小说的题目是《青楼市探人踪红花场假鬼闹》,这是明末凌濛初的一篇小说,但却是现实题材,只是借着小说的虚构人物,反映现实中的事件。也就是说小说的作者是依据现实中的事情,而借其虚名而写成的一篇真实事件。

话说古今人物的人性一般同,人性的贪婪、欲望,在古代不知道重复的几千万遍,但到了现代人的思想之中依然如此,所以说人性的这种丑恶皆一般同。

故事是这样的,首先讲述的是一个姓杨的,在崇祯年间是甲科出生,四川新都县人,他被朝廷派到边疆云南做官,也就是兵备佥事,因为是真人真事,为了避其名讳,作者便以杨佥事命名。

据说这个杨佥事生性贪婪,坏事做尽,经常苛刻取利,有进无回,还养了三十个强盗为其作奸犯科,到处劫财,故此当地人对他恨之入骨,但又怕得罪他。

这个地方有一个大财主姓张的人家,家财万贯,却娶了两个老婆,一个正妻,生了一个名叫张寅的大儿子,一个妾生的,年纪尚幼,名叫张宾的二子。

这个名叫张寅的读书超群,故此与乡里的官宦人家走得很近,他还是个贡生,他母亲早死,但这个人为人阴险,存心不良,经常锱铢必较,爱贪便宜,他父亲知道他为人,每每便劝他说:“我家道尽裕,勾你几世受用。”劝他不用去考科举,也可以,不必去混迹官场,要他为人和善,但张寅就是不听父亲之劝。

后来张寅的父亲死了,张寅认为自己的母亲早死,父亲一定给了父妾不少家藏,于是便思想如何摆布庶母与幼弟。

张寅的父亲一死,却向父妾讨要私藏,父妾要他分家,张寅不肯说除非把父亲的私藏拿出来,不然就没得分,所以宗族的人有的支持张寅的说应该把私藏拿出来,有的支持父妾的说应该分家。

其实这张寅本来就有财有势,他的两个儿子也是秀才,他为了占所有财产,便心生一计,他借着与官场情熟便写了一状纸告到杨巡道的手里。

这个杨巡道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四川杨佥事,这官是个酷吏,只认钱不认人,故被世人称之为杨疯子,杨巡道接了张寅的诉状,又收到张寅的三百两现银,嵌宝金壶、一副缕丝首饰,所以这两宝贝也价值两百两,所以总共就发了五百两。

杨巡道收下财物后,便叫张寅放心,这一切便可以让他得到张家的所有财产,可是这件事事与愿违,这杨巡道遇到万寿圣节需要从云南赍表进京朝贺,所以张寅的诉状只能停搁。

这杨巡道一到北京就被人参劾了,因为名声太臭,崇祯皇帝便让他告老回四川新都去,于是杨巡道回到了老家四川新都,还把云南的家眷全接回了老家。

这件事也是张寅预料不到的,等了一两年都没音讯,于是张寅打算上京城去廷试的时候,路过四川新都再去讨要杨佥事的那五百两,于是一年过去,京城廷试也即将开始,张寅带着家人张龙、张虎、张兴、张富一路北上。

张寅一路上也没带多少钱,只是想到了新都索要杨佥事银两,自己去一趟京城就够花了。他们先到了四川省城,这里花花绿绿,因为张寅心动便去了青楼,见花花草草,又不敢直接冒进青楼,倒是一个名叫游守的,号好闲的看出风头。

游好闲引他去青楼,这张寅说只要老成的,不要幼小的,于是游好闲给他介绍了老名妓汤兴哥,于是张寅在花丛中醉生梦死了几天,温存过后,渐渐发了不少银子,于是张寅便对汤兴哥说新都有个欠自己不少银子的,现在去他那里讨要,回来之后一定再分你不少。

于是一向省吃俭用、又吝啬的张寅便把自己的衣物放在了汤兴哥的住处,然后自己带着四个家人到了新都向杨佥事讨要银两。

这个杨佥事是个有进无出的恶人,他哪里会把银两再吐出来。杨佥事也是妻妾成群但却无子,倒是有一个守本分的弟弟,他弟弟见大哥经常作恶,便微词劝谏,却被杨佥事顶了回去说你仗着我的势力,挣了不少家私,还要劝我。

到了杨二病亡后,便嘱咐妻子、家人,让他们好生看管,注意那大房当官的虎视眈眈我们家的家业,于是妻子、家人便牢守门户,自过自家日子。

这杨佥事养着三十余巨盗,本想让这些强盗去杀死杨二一家,但是杨二一家早已日夜看守,又养了不少的狼犬,所以这些强盗下不了手,于是这些强盗也只能去盗别人家的。

这事也凑巧偏偏张寅也这时候来,他与家人来杨佥事家讨要那五百两银子,这杨佥事与他先客气一番,然后杨佥事几次委婉张寅不必再较真,但张寅却言语中抓住不放,一直索要那五百两银子。

杨佥事本来赖着说没收张寅五百两,但张寅来的时候早已带来了当年的收礼执张,这杨佥事也只好赔笑说忘了,这让杨佥事心中种下了杀机,决定要一不做,二不休,让强盗结果了这五个人。

于是杨佥事让张寅等五人在家大吃大喝,又让家人安童热情款待,这张寅以为这事成了,而且还讨了几顿饭,觉得占了许多便宜,其实他也知道杨佥事为人,但他却认为有了这张收礼执张就不怕他不承认,谁知道其实他所想的这一切却给自己挖了个坑。

杨佥事的家人灌醉了张寅五人,又让他们带着张寅到了自家的种红花庄上,杨佥事的那伙强盗也住在那种红花的庄上,这五个人醉醺醺的早已不省人事,强盗便把这五人全部结果了,然后埋到了红花稀疏之处。

又过了一年多,张寅的两个儿子张珍、张琼一直顾盼父亲回家,但等了一年多父亲居然没回来,问了同赴京城考试的学子,他们都说没见过他们的父亲。于是张珍、张琼感到奇怪,决定上京城去打探父亲的消息。

张珍、张琼打点好之后,便路过了四川省,这两小子也一样好色,看到省城的花花草草,便去寻花问柳,两兄弟便找了两个雏儿,一个童小五、一个顾阿都,这两兄弟在花丛中玩着玩着却把父亲的事抛到了脑后了。

玩了几天,两个哥儿对这两个雏儿忽然没了兴趣,说要跳槽,于是两个雏儿便说云南人就这样,都喜欢老的,两兄弟听说云南人到此处来玩过,于是童小五便说出游伯伯讲云南有个姓张的贡生喜欢老的,不喜欢年轻的,在汤兴哥处作耍,玩了几天后,结果有去无回。

那张珍怀疑这可能是自己的父亲,于是便留下弟弟张琼在店里,自己到了汤兴哥处问父亲的下落,这汤兴哥看来的人与那张寅长的一般像,以为张寅变年轻了,谁知道这原来是张寅的儿子,于是便把张寅与自己的事情说了出来,还说去新都讨钱,汤兴哥还把张寅的衣物让他看了,这下让张珍更深信不疑,这就是自己父亲的衣物。

张珍与弟弟张琼便寻到新都,然后打听杨佥事的住处,在一家客栈里,客店老板说出了张寅等人被害的消息,吓得这两个秀才胆战心惊,客店老板又说虽然杨佥事为人阴狠毒辣,但却有个好管家,那纪老三是红花场的管家为人正派,有时候在店里喝酒就会把主人所干的坏事说给自己听。

其实纪老三不说,整个新都县都知道杨佥事养着强盗作奸犯科,连县太爷都不敢惹他,这件事是整个新都都知道的。这兄弟二人不知道该如何是好,那店老板知道兄弟二人的事后,建议去告杨佥事一状,说有个按察院石公到了四川省正在调查民情。

于是兄弟二人到了省城到了按察使石公处告他一状,石公说他早已知道杨佥事恶迹昭著,这次来四川也是为了彻查此人,但苦于无证据,又有很多人因为杨佥事的地位不敢告他,但现在虽然有张寅一事,苦于无证据,便让两兄弟先回云南,听候佳音。

石公让为人正派的谢公彻查此事,于是谢廉使让手下极为可靠的两个承差史应、魏能到新都探访,再寻找证据。这二承差也是能手,到了新都便化装成买红花的老板,然后与纪老三打热,于是三人你来我往熟了,也各自了解。

两承差为了得到纪老三的信任,决定与纪老三结拜为兄弟,史应和魏能在知道纪老三为人正派下,在庄上住了一夜,然后假意说庄上有冤魂鬼叫,叫纪老三要积阴德,把那冤死的尸首埋好。

纪老三说那五个云南人埋在红花疏松处,叫兄弟二人不要听外界乱讲,但史应、魏能却说要帮纪老三去祭祀,好让他们不要夜里出来吓人,于是纪老三便很信任地带二人到了埋尸处,二人假意祭酒。

两人发现了证据后,便回到了省城,还约纪老三也来省城,让自己也做一回东道主,纪老三说只有到了年末备办年货时才到省城一趟。于是二人向谢公汇报了此事,然后又等到纪老三来到了省城,史应假意备办吃的东西便偷偷到了省衙,谢廉使便派人铐了纪老三。

纪老三为人是正派的,所以便招认了主人的所作所为,于是谢廉使写了拘捕令到了新都拿人,也正好是除夕夜,谢廉使下了死命令说若是新都县县令让犯人跑了的话,便让他自己承担一切,于是新都县令吓得只好派出了三百多名手下包围了杨府。

也正好是除夕夜,杨佥事被一举抓获,杨佥事还想抵赖,此时那尸骨证据也让史应和魏能给送到了,在证据面前杨佥事也不得不招认,因为杀人超过了三人,被判了凌迟。

那张家二兄弟也得到了传唤,便到了四川,因为此事是张寅私心引起的,想要独占父妾的财产而发生了一系列的命案,于是官府判张寅的一部分财产给父妾、幼弟张宾。

杨佥事受不了狱中之苦,死于狱中。杨佥事妻妾因为这件事都跑光了,杨佥事又无子,于是把全部家业判给了杨二之子杨清拥有。

这件事还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私心只欲蔑天亲,反把家财送别人。

何不家财略相让?自然忿怒变欢欣。

若张寅是个克己的人,不要说平分家事,就是把这五百两送给自家兄弟张宾,也是给了自家骨肉,那兄弟母子必然感激涕零,何苦把自己的家私送给不相干的人,又让自己与家丁一起害了性命,结果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天下之事,从古至今酷吏横行几十年到了当今社会也是比比皆是,如姓白的案子。

那种人性的贪婪,为了金钱连兄弟也相残,这是古时候就有了的,但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事事有轮回,苍天绕过谁。

不过从这现世中的这些文章里,也可以领略到崇祯年间,官场的腐败,可想而知,因为如此酷吏,崇祯的结局也是可想而知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二刻拍案中的人性之丑古今类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