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平
烔炀西乡,青青的尖山四季葱茏,山峦不高却绵延数里,像一颗指针吸引着四周人们到此地落户;山下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人民勤劳。从目前所知,烔炀西乡人口基本都是明清两代移民到此,所以此地鲜有较大村落。
但是,提及烔炀西乡的姚王村——一个比较大而且很有名气的村庄,人们还是所熟知的。该村对外以村风纯朴、文化昌盛、人才辈出而闻名,村内的古树也是一绝。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姚王村的来历,也想不到,姚王村祖上迁到此地迄今不过二百来年的历史,远远少于当地其它村落落户烔炀西乡的时间。
姚王村,原属于肥东复兴乡县霞光大队,上世纪七十年代划归巢县。姚王村又分姚村和王村,两村分别以姚姓和王姓为主,两姓一路之隔,世代开亲,合称姚王村。
据老人回忆,姚村祖上来自桐城,因为战乱迁移至合肥东复兴乡转沟姚(音),二百多年前,姚姓兄弟三人辗转来到尖山脚下种田。为方便祭祖,姚村独立修谱、建祠,姚姓另立字辈有:“……再伦佩,善继先仁志,时存立本新”(老人口述,均为音),可惜家谱毁于特殊年代;姚姓自建姚氏宗祠,后设私塾、小学分班,至今祠堂主体仍残存。姚姓家风家训严格,吃苦耐劳,世代耕读相传,人口迅速增长,多年时间,姚姓已经发展到四五百人,大集体时代姚村有五个生产队,村内巷道整齐,古井尤存。及至近代,姚村大学生和各行业人才辈出,姚王村文风盛极,在烔炀西乡有口皆碑,各年龄段都有出类拔萃的人物,最著名的要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贵州的姚继元。当然,我所认识的姚姓前辈、同辈也是知书达礼、各具才情,令人敬佩。
王村住在姚村路北的东高西低的坡地上,原来大门、大巷均朝向西。村内只有三四十户人家,令我们想不到的是,王村祖先来此地居然比姚村早近百年,王村人口最多时却不超过二百。而且王村在民国二十六年(年)还修了《王氏宗谱》(三槐堂),现今老谱仍存,字辈有“邦有道德,世启文光,克承先志,耀祖荣昌”。据83岁的王有蒲老人回忆:王姓祖先最早来自江西瓦屑坝,后迁移至和县鸭蛋王(音),这一支在清康熙年间又迁到今天的尖山、癞子山下。
据现存的《王氏宗谱》十五世孙王邦达写的谱序:“吾族自宋兵部侍郎晋国公之苗裔,自清康熙年时,珍三公本卫人,独运二帮左所粮船一艘,择居合肥东乡九十里立家焉。东有烔炀河镇,相隔五里许,西有西黄山及青羊山在焉,北有尖山立焉,南隔咫尺有姚姓居焉,遂称姚王村以后名,实则三槐堂之后裔也。耕读相传,迄今十七世矣……”由此可知,这支王姓本是军家(卫人),康熙年间来此地立村。
另据《王氏宗谱》记载:“王贞三田一倾六十亩零九分七厘毫丝,东至巢县民田路通杨许为界,西至前所傅宅军田为界,南至姚宅匾埂为界,北至秦宅民田黑老陈家为界。见热粮八石一斗升,外征牛角银四分七厘五毫七丝,科银二两八钱四分二厘毫,共银二两八钱八分九厘五毫七丝。”谱中未注明此地界和征银的时间。王有蒲老人介绍:祖上相传,这是康熙年间传下来的一份地契,意思是:王贞三田一倾六十亩零九分七厘毫,征热粮八石一斗升,外征牛角银四分七厘五毫七丝,科银二两八钱四分二厘毫,共银二两八钱八分九厘五毫七丝。
也就是说,因为王姓是军家,这么大的场地几乎免征了皇粮国税。据说,王村曾经为争山场,和合肥大地主胡烈山打了数年官司。巧合的是,官司打到关键时刻,这份砌在墙壁中的地契,因为天气久雨,墙壁倒塌而露出来,地契不但文字清楚,还盖了官方大印,所以王在这场官司中得以获胜。
王村共分为四大份。《王氏宗谱》中《照抄分书两截以别共私列后》很有意思。文中叙述:“自光绪七年分书所载,儿系四股承分以外,祭田、公场、荒田、荒地并山场树木仍系四人公共,无许成私,此据。”“又分书后载,四股份公共产业、本村周围除四股承分房园之外,具系出入共场所有,大小树木无许私伐。倘有长成大树,公议同伐,四人分用。又所有(垻刂)顶、荒田、山边荒地,日后四人各谅开垦,又所有山场四人公共养草牧牛或公栽松树。若一二股私自栽松,必先公商或当时付出山租若干,或日后照几折分树。”这份分家书记录了公共场地的使用情况,特别注明,不允许私自伐树,倘有大树长成,公议同伐,四人分用。这也许是姚王村古树能够存世比其它村落较多的重要原因吧。
根据老人口传和《王氏宗谱》中《老茔图》显示:姚王村原住地应该在现住地向北,王大山也是部分王姓人口寄居地;王姓除了读书,还有人从医,王有蒲老人家到目前还保存着完好《集验良方》药书和手写的诗集、药方,实在难能可贵。按照以上信息推测,王姓拥有的土地状况,应该经济条件不差,而且从医,能读书。大胆猜测一下,王村是不是在原住地遭遇土匪或者其它灾祸,所以人丁一直不旺,最后为了抱团取暖,迫不得已搬迁至和姚村现在所在位置。
城镇化大潮下,人丁兴旺的姚村目前也只剩下人不到在村里了,王村更是人口寥寥。期待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姚、王两大姓后人团结一心,共同建设姚王新村,并挽救、修复姚姓祠堂,续修王姓家谱,不负先人之志。
最忆是巢州
作者/来源:最忆是巢州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