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山东滕州盖村王氏家族历史渊源
TUhjnbcbe - 2022/9/6 8:44:00
北京哪家皮肤科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

山东滕州盖村王氏家族始于明代,始迁祖讳从*,于明洪武二年(年),在明初大移民时,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滕州,因世居滕西盖村,故被称为盖村王氏。

从*公在山西洪洞县时,兄弟四人,长兄从仁、二弟从*、三弟从德、四弟从信。按照明朝移民惯例,长子不迁,因此,长兄从仁居山西洪洞县原籍。从*、从德、从信三兄弟告别父母亲友和长兄,长途跋涉来到山东。从*公被安置在滕西盖村落籍,三弟从德被安置在郓城县王家楼村,四弟从信则落籍在郓城县王连堂村。

移居山东以来,兄弟三人及后世子孙往来不断,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郓城县两支称滕西盖村为东家,盖村称郓城两支为西家。

手足情深,血浓于水。留在山西洪洞县的长兄王从仁非常想念移居山东的三个弟弟,多次欲亲赴山东探望,怎奈路途遥远,年迈休弱,终未成行,后因思念成疾,终老故里。其子为完成父亲遗愿,不远千里,爬山涉水,来到滕州盖村探望叔父。因见滕州山青水秀、土地肥沃,加之三个叔叔均在山东,便不愿再回洪洞,遂落户在县城杏花村,居两世,迁居级索。双方称呼历世不乱,血脉亲情,世代延续。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公定居盖村后,配朱氏、薛氏,生子十二人:长子福、次子斌、三子三、四子怀、五子俞、六子贤、七子七、八子宽、九子九、十子友才、十一子十一、十二子宗,这就是盖村王氏的二世十二支祖。

至明朝中期,由于社会相对稳定,盖村王氏家境日渐富裕,人丁繁衍日多,因生存发展需要,族人纷纷向外迁徙。迁出较远者,主要集中在山东嘉祥、鱼台和江苏的洪泽湖、丰县、沛县等江淮一带;较近的以姜屯、桑村、龙阳、东郭和郓城一带较多。留居故里的族人主要分布在三盖村、耿庄、曹楼、歇马亭、望庄、北王庄等村。

从*公长子王福传九世,只有道印一人下延。道印生四子,长子廷法、次子廷富、三子廷懋、四子廷资。廷法的二子兴义迁至西北荒里(现属大坞镇),后从荒里又迁居鱼台县武台乡小于家村。四子兴儒迁滕州龙阳镇龙山屯、河北李庄居住。

道印次子廷富,传至四世无嗣。

道印三子廷懋,迁至滕州姜屯镇武所屯,后迁至洪绪镇幸福坝村(原称孙庄)。目前,后裔分居全国各地。

道印四子廷资迁滕州界河镇河南葛庄、龙阳镇河南张庄、西岗镇张庄,以及江苏省丰县、沛县合胜庄等地。

从*公三子三,传至八世。经年续修家谱时查实,八世王尽智迁苍山县兰陵镇小洪山。

从*公四子子怀,传五世王鳌外迁。年续修家谱补遗卷时才查询到这一支居住在枣庄市山亭区东鲁西村。

从*公五子俞是一位秀才,也是盖村王氏人口较多、迁出地最广的一支。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盖村王氏家族明初移民迁居滕州以来,自始迁祖从*公起,以农事创业起家,世代耕读,勤俭持家,家境日渐富裕,读书做官者世代不乏其人,而人物文风以清朝嘉庆、道光时期为最盛,及至清末,廪、庠、贡、举及入翰林院者近二百人。其中,最有声望者当数王东槐、王特选、王恩荣等。

王东槐,字荫之,出生于清嘉庆七年(年)八月,盖村王氏十五世孙。曾祖王恕,祖父王国淑,父亲王增韵,均为平民百姓。他生于清贫之家,十七岁时父亲辞世。他谨遵父亲“虽饥寒,勿废学”的遗训,刻苦攻读,立志成才。道光五年(年),他23岁时中乙酉科拔贡,后补选为滕县候选教谕,继而中举人、贡士、进士,朝考后点翰林,故有“王翰林”之称。


  年,王东槐转江西道监察御史。年归乡省亲时,他了解到山东家乡地方官吏玩忽职守、贪赃枉法、官匪勾结的事实,遂上《沥陈山东地方官玩纵盗贼疏》予以弹劾。道光帝批示专人前往山东,查办核实后,山东巡抚崇恩、按察使徐思庄等一批官员受到惩处。


  年王东槐升任户科给事中,旋改工科掌印给事中(驻工部监察室专管工部大印的主管)。不久,道光帝任命他为内阁侍读学士。为皇太子奕宁讲学。年,太子即位,年号咸丰,王东槐遂成一代帝师。同年年9月,王东槐授任湖南衡州知府。11月,改升福建兴化、泉州、永春兵备道。

年,王东槐调任湖北盐法道,未及赴任,代理福建按察使。同年,太平军威逼武昌,王东槐奉命调防岳州(湖南岳阳)。10月,恰逢王东槐回省“丁忧”办理母亲丧事,本来可以躲避战事,但他却选择坚守孤城,身穿黑色丧服登城拒守二十多天,最终武昌城陷。王东槐不愿做太平军的俘虏,遥望北方泪如雨下,叩头哭拜后,与继室萧氏对缢而死,时年51岁。女儿也投井身亡,刚满六岁的儿子王宜勒在逃难中下落不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咸丰三年(年),朝廷为表彰王东槐临难捐躯,颁旨嘉奖晋阶。同治九年(年),同治皇帝敕旨王东槐谥号“文直”,经山东巡抚丁宝桢上奏朝廷,允准在本籍为王东槐修建专祠。

王家祠堂原址为王东槐后裔的居住地,坐落在现滕州市西门里街路北。属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古式建筑,叠梁斗拱,彩绘雕檐,颇具北方传统园林建筑特色。清末,每年的二、八月第一个丁日,滕县知县都要率地方官吏、士绅和王氏族人来此宣读祭文,奉旨举行祭礼,纪念王东槐。目前祠堂保护完好,年12月,王家祠堂被山东省人民*府批准列入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盖村王氏家族代表人物除王东槐以外,还有主修《滕县志》的盖村王氏十一世孙王特选、十三世孙“蒲松龄式的人物”王恩荣等历史名人。另外,中共滕县特别支部第一任书记王临之、滕州市人民*府第一任市长王裕安均为盖村王氏家族的优秀代表。

盖村王氏从山西迁滕已六百余年,先后进行七次修谱。自二世王俞开始位立家堂,到五世王咏开始创修族谱。明天启年间,七世王辅仁续修草谱第二卷。清乾隆年间,王特辞官回家,用三年时间,修成各支草谱一册。虽然没有付印,但世系支派一目了然。四修族谱于道光八年(年),五修族谱于清宣统三年(年),六修族谱于年。七修族谱始于年3月,年3月草谱告竣,共28卷。家族议事会成立后,又编《补遗》两卷,共计30卷。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盖村王氏十五世以前全族没有统一班辈,自道光年间四修族谱时开始序排班辈。从十五世起至五十四世的班辈排序为:

家宜恒裕慎,延思绍建承。

谦修崇基阳,端首乃祥荣。

忠义传永焕,昭穆庆常兴。

文书继世广,安道秀怀清。

在序排班辈的同时,盖村王氏家族还制定了家规家训,并于清道光七年(年)首次刊印。后经族人系统整理,形成完整的王氏家规《族训卮言》,主要内容包括守*策、睦亲邻、勤职业、尚俭约、戒不孝等。其要义是“居官则清正廉洁,为民则恪守本分”,这既是对王氏祖先良好品行的总结与传承,也是对后人行为规范的谆谆教诲。

在盖村王氏先祖优良家风和家规家训的教诲影响下,王氏族人修身齐家,耕读为本,子孙后代枝繁叶茂,人才辈出,在各行各业均涌现出了不少知名的精英才俊,使盖村王氏成为滕州地区的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滕州盖村王氏家族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