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刚一年级的法文课程由陈登恪讲授。据张培刚记述,陈老师是一位忠厚长者,对学生和蔼慈祥,教课认真细致,很受学生的敬重。他平时穿一身长袍,却口授外国语,在一般人看来,与其说他是一位洋文教师,还不如说他是一位八股中文先生。
到了二年级,张培刚的法语课就由知名女文学家、外文系袁昌英教授接替。袁昌英是武汉大学经济系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杨端六的夫人,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的第一位中国女性。
前排靠右三人物影像清晰者为”珞珈三女杰“袁昌英与另外两位老师——苏雪林和凌叔华,并称为“珞珈三女杰”。袁昌英是“珞珈三女杰”中在武汉大学生活和执教最长的一位。
苏雪林是中文系教授,长于书画,曾在法国学画,与潘玉良是同学,后迁居台湾,以年逾百岁高龄逝世。
精于文章的凌叔华出生于官宦人家,祖籍广东,才华横溢,品貌不俗,是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著名学者陈西滢(陈源)教授的夫人。三人在生活中是很好的朋友,同时也都是自“五四”以来,中国文坛上颇有名气的女作家。
年,武汉大学新校址在东湖之滨落成后,陈西滢和凌叔华夫妇搬到了美丽的珞珈山,住进了一幢绿树掩映的小楼,陈西滢为小楼取了个有诗意的名字“双佳楼”。后来,苏雪林、凌叔华和袁昌英经常在此谈诗论画,说文解字,营造出人文与环境的谐趣,成为当时武汉大学的一道美丽风景。
袁昌英
后来张培刚知道,袁昌英并不是专职的法文教师,而是长期研究西洋文学的知名学者和教授,更是青年时就能冲破封建传统束缚、远涉重洋、留学英法、专攻西学的女中豪杰。在到武汉大学之前,袁昌英就以戏剧、散文创作驰名文坛。
袁昌英的《孔雀东南飞》剧本“借旧题创新作”,突出伉俪爱与亲子情之间的矛盾,给焦母以同情,剧本的新意给沉闷的剧坛带来了新气息,受到了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