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夏昆讲诗初唐四杰少年天才,他用边塞
TUhjnbcbe - 2021/4/27 21:1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里去最好 http://m.39.net/pf/bdfyy/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里去最好 http://m.39.net/pf/bdfyy/
夏昆老师在讲王昌龄的《从军行》时曾讲到写边塞诗的诗人分为三类一类是真正有过沙场经历的一类是只在边塞有过短暂停留的还有一类是从未到过边塞的“诗家天子”王昌龄属于第三类今天这首《从军行》的作者杨炯同样属于这第三类那他凭想象写出了怎样的边塞场景呢?一起来听听夏昆老师的讲解

胜作一书生

宁为百夫长

风多杂鼓声

雪暗凋旗画

铁骑绕龙城

牙璋辞凤阙

心中自不平

烽火照西京

杨炯

唐代

从军行

中国从古代开始,就一直遭受着少数民族的侵袭,早在《诗经》中就有对抵御外族的描写。

如写抵御和进袭西北方猃狁的《秦风·无衣》、《小雅·采薇》、《小雅·六月》、《小雅·出车》;写对东南蛮夷的平定和教化的如《小雅.采芑》、《大雅.江汉》。

在《汉乐府》中描写战争的那就更多了,《从军行》便是其一。杨炯此诗就是用的乐府旧题。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烽火指古代边防告急的烟火;西京即长安。为什么心中会感到“不平”呢?大概是想到了那个屈辱的“渭水之盟”。

公元年即武德九年,东突厥二十万大军破关南下,一路推进到距离长安不远的渭水便桥畔,京师震动。此时,唐太宗李世民登基才二十多天,而长安兵力不过数万。

虽签下“渭水之盟”令东突厥大军撤退,但对唐太宗和初唐来说,都是一种耻辱。因为这相当于是在“赔款求和”。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此时的大唐已经不是彼时的大唐了,贞观三年,李靖以精骑三千夜袭定襄,一举灭亡东突厥,使唐朝疆域自阴山北直至大漠。

如今也只需一声令下,主帅就将手持兵符(牙璋)带领唐朝的精锐骑兵直捣敌营。一个“辞”字便突显了这种上阵杀敌的勇毅决心。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虽未到过边塞,但他巧用自然界的“雪”和“风”来刻画两军对峙时的紧张场面。上句从视觉上来描写:大雪纷飞中战旗到处翻舞;下句从听觉上来描写:风声狂吼中夹杂着进军的战鼓声。

一色一声、一雪一风、一旗一鼓就描绘出了出征将士坚强无畏的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百夫长”其实算不上什么大官,就相当于今天部队的连长。宁愿从军当个百夫长也比当个书生强,杨炯的这句诗其实是当时大唐文人的普遍心声。

在经历了初唐东征西讨、大破突厥、战败吐番、招安回纥的天可汗之后,整个大唐从高门到寒士,从上层到市井,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弥漫在社会氛围中。

最后来说说杨炯,同为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和王勃一样,不满10岁就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

虽有上阵杀敌、卫国戍边之心,最终也只在几经调任后改任盈川县令。在职期间吏治还以严酷著称,最终死在了盈川县。

1
查看完整版本: 夏昆讲诗初唐四杰少年天才,他用边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