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村位于中缅边境,国境线长11.2公里,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陇把镇的贫困村,村民以汉族、景颇族为主,全村8个小组共多人。年初,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今天,走进龙安村,崭新的景颇族特色民居沿着新拓宽的马路分布两旁,房前屋后的花团锦簇,墙上画满景颇族的各种民族民俗风情。潺潺流水,土墙木窗,龙安村的美,沉静而深邃。
龙安村民族团结进步图景,是陇川县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成果缩影。近年来,充分整合各级各部门资源力量,引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龙安村人人住进特色新房、家家架通自来水、户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家家盖起卫生间,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开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先后荣获州级“基层示范*支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
小寨子迎来“华丽转身”大机遇龙安村是一个集边境、少数民族、直过区于一体的边境村寨,基础差、底子薄、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长期以来,龙安村的村民们靠传统的种养殖来发展经济,不仅产业结构单一,发展的动力更是不足,以至于村民们长期在温饱线上徘徊。
为使龙安村与全省全国同步脱贫,结合全县“果香花海”发展规划,县、乡、村各级依托产业调结构,把大力发展旅游特色产业放在首位,积极向有关部门协调项目资金,大力推进龙安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
依托“生态宜居、地热丰富”优势,龙安村*总支多方筹措协调,积极争取引进瑞丽海外旅游公司、陇川县集成水上游乐园有限公司、陇川爱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落户龙安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促进龙安产业多元化发展。投资1亿元的龙安五星级土砖驿站和投资万元的龙安大型水上娱乐城建设项目落地实施。
旅游搞起来了,事关菜篮子、钱袋子的产业也不能落下。对此,龙安村通过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建档立卡户”的模式,因地制宜,在巩固传统种养殖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蚕桑、沙糖桔种植,群众增收渠道多了,发展的基础更实了。
变化的不止是产业一项。标准的村内道路修建,保障全村生活污水排放的路边沟渠,危旧房改造升级,让村容村貌变了新样子。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龙安村发生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
以前,龙安村内民居条件普遍较差。特别是在年普查时,全村有过半的民房为C、D级危房。为切实改善全村的人居环境,着力提升沿边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条件,龙安村以《龙安示范村修建性详细规划》为指引,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
目前,全村已经完成了户民居的重建和修缮加固项目、1.5公里兰花楹景观道工程、村月亮湖广场项目三项大工程,村内道路及配套水系、排污管道项目、龙安村进村柏油路项目也已基本建成,小小的龙安村里已经实现了强电、光缆、给水、排污、天然气“五网”入地。
同时,龙安村还根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在村内探索开展垃圾有偿清运和保洁工作,制定《龙安村垃圾清运及村内环境卫生保洁村规民约》。全村每周清运2次垃圾,各小组每月集中开展2次清扫。
现如今,呵护身边环境、爱护公共卫生的意识已经深入村民心中。
享成果,谱民族团结发展“新篇章”富不忘本,饮水思源。发展了,干事创业的劲头足了,但是*的*策指引不能忘,*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丝毫不能削弱,*员的先锋引领不能落下。
龙安村以边疆*建人心工程为抓手,与当地驻军开展军警地联建共创活动,把*性*纪、国情国防、法律法规等宣传教育融入工作全过程,发动组织边防所民警、驻村工作队、村干、民兵等力量,建立工作长效机制,筑牢“国家、国民、国防、国门、国土”意识。
在墙头、路边、门前,村里还通过建设民族*策宣传栏、民族标语口号、标识、标牌等,积极开展创建民族团结示范户、文明户,加强群众民族团结思想教育培训等途径,如今使示范村群众告别了过去群众一盘散沙的状况。现在,家家求发展、户户有事干,思想开阔了,民族团结意识增强了,全村“邻里和睦、民族团结是福”、“各民族团结稳定才能实现发展,发展才能实现富裕幸福生活”的新思想、新理念深入人心。
全村人家的房屋都是开放式的,路人可随时进出,村民都会热情地接送。村内景颇族向汉族学习、汉族向景颇族学习,各民族兄弟之间在生产生活上相互扶持,民族团结在这里已经相辅相成,融会贯通。
如今,再步入龙安村,一幢幢崭新的民居拔地而起,一面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在屋顶迎风飘扬,村内道路宽阔整洁,人人精神饱满、个个干劲十足,蚕桑、砂糖橘、乡村旅游等产业方兴未艾……漫步其中,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个小乡村所带来的一种“民族团结、开放融合、感恩向上、和谐稳定”的社会新风尚。
wentu:芒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责编:罗今/尹兴艳
审核:王留名/孟宏山
来源:德宏州创建办综合整理
投稿: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