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一二三期陆续建成投用,更多的航空产业链属企业集聚此处。4月7日,记者从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获悉,一家上市企业计划落地新都,拟投资2亿元建设“航空零部件精密加工制造基地项目”。该项目将建设金属零部件快速研制中心、航空工装事业部、复合材料产品事业部等。
采访中,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称,在航空产业链上有科研能力,获得市场认可,实力出众的“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快速聚集到航空产业园,为建强航空大部件产业链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专业化导向
做优顶层设计
在新都区,依托关键链主中国航发成发,厚植航空产业发展土壤,探索形成“链主聚链属,主链拓辅链”的建圈强链模式,构建起“头部引领、集群支撑、链式互补”的航空产业生态。据了解,航空产业园的快速推进,得益于顶层设计创新。
策划规划专业化。联合链主在航空产业园科学布局柔性机加、智能钣金、数字化装配、航空工艺装备四大制造基地。由政府平台公司出资建设,充分保证园区运营和产业布局的专业性。
遴选招引专业化。聚焦链主,制定入园激励机制。政府“出政策”,围绕航空产业量身定制招商政策和产业政策。同时,链主“当考官”,对配套企业进行全方位专业考核。仅遴选出30%左右的优质企业入园,实现招商选资、优中选优。
辅导培育专业化。链主输出先进技术、标准和平台等,开展人员“传帮带”。成立代表室入驻园区,对企业一对一辅导,全过程质量监控,并与企业协同创新。入园企业工艺水平实现从工序加工到零部件交付再到部件整体制造的跨越,成长为一级供应商。
坚持链主引领
建强核心产业链
链主主动释放产能,以订单优先权为指挥棒,快速集聚了一大批“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落地优质项目42个。以数字化、智能化理念建设87条生产线,围绕成飞构建起“1小时”全链条配套圈。园区今年将实现全功能运营,未来入园企业将%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80%以上成长为上市公司,50%以上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
园区配套建设了投资20亿元的世界一流、高效环保的“四中心”(现代航空制造“热表处理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产品交付中心、智能物料中心”),并交由专业公司运营。“四中心”的建成,将突破航空制造瓶颈,实现园区核心技术工艺的集约共享,让入园企业以最低成本获得高能级共享技术服务,吸引企业集聚、助推产业发展。据新都区航空产业生态圈工作小组工作人员介绍,航空产业园的热度一直很高,三期还在建设施工,就有20余家企业排队入驻。
同时,围绕航空高端智能制造需求,在链主推动下,成功与高端精密数控机床主轴、导轨、刀具等细分领域的10余家领先企业,共同规划建设成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联合上海交大共建航空制造工艺研究院、智能制造装备研究院。下一步,该校拟在园区设置博士硕士培养点,聚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奋力实现高端数控机床装备可控、工艺可控、部件可控、产能可控,加快构建国产可控高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
积极推广复制
共建航空发动机产业园
记者获悉,目前,新都区正积极推广复制航空产业园建圈强链模式,以中国航发成发为链主,共建航空发动机产业园,首批12家优质链属企业已通过成发评审;以中国航发涡轮院为链主,共建航空发动机研发专业化科创中心,“揭榜挂帅”引进航空顶尖团队20余个,以源头技术创新做强产业发展核心引擎。
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新都将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聚力打造全国航空制造专业门类最齐全、协同创新发展效应最显著、专业化水平最高的航空大部件研发制造基地,加快打造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为成都建设“航空航天经济先发城市”、形成千亿级航空产业规模提供有力支撑。
本报记者洪继东
原标题:新都区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