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距离秋季入学还有一段时间,但一些地方的家长已经开始为孩子的入学问题担心起来。
近日,多地发布年中小学学位预警。在广州,有上百所学校学位出现供给紧张。这样的情况在济南、成都、长春、南昌、大连甚至一些县城也出现。一些地方发出了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
按学区入学,学位为何仍会“挤破头”?事实上,近年来,学位预警已频频在多地,尤其是一些重点城市出现。有专家认为,学位紧张并非数量的问题,而是分布不均衡。
但另一方面,年二胎政策放开后,今年将有一批儿童迎来“入学潮”,学位情况更为紧张。而在生育率降低的当下,也有声音担心,扩建校园是否可能在未来造成闲置?在资源的配置上,这是否是个两难问题?
“入学潮”之下
新年伊始,多个地级市发布通知。1月9日,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发布年公办小学学位预警通告,预测区内17所公办小学(校区)起始年级可能学位供给紧张。随后,南沙区、荔湾区、从化区、番禺区、增城区等市辖区也先后发布学位预警称,多所公办中小学年学位供给紧张。
在成都,已有锦江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双流区、温江区等多个区发布预警。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一些县城里。据浙江省乐清市教育局日前披露,部分公办小学、初中年-年施教区内适龄户籍人数接近或超过拟招生计划数,20余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呈现“红色预警”,还有学校呈现“黄色预警”。在有着逾70万人口的江西兴国县,4所小学及3所中学出现学位紧张。
学位预警,意味着预期的学区生源数量超出了学校的接纳能力。其中,级别最高的为“红色预警”,表示施教区内适龄儿童(少年)户籍人数达到或超过学校拟招生计划数的%。
预警是动态的,往往事出多因。在义务教育阶段,家长可以通过预警知道哪些学校较为热门。如果学位紧张,入学政策也会发生变化。
通常,学校会依据生源类别按序接收学生,类别条件包括户籍、入住情况等。
以海珠区为例,根据起始年级学位安排政策,穗籍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拥有学校地段%房产权属并入户入住,且学位未被占用的(同父母的适龄儿童除外),按照房产拥有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入学,直至招生计划录满,超出招生计划部分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房产拥有时间以不动产权证书登记时间为准。其他情况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事实上,近年来,学位预警已经成为常态。但核心的话题则在于,这种紧张是“绝对紧张”还是“相对紧张”?中国新闻周刊检索发现,出现“紧张”的学校名单较往年有一定的延续性。
学位紧张的背后,其实也是教育、资源、人口化的进一步集中。长期以来,学位一直是学区房和户口迁移的一项参考。此前,有地方教育厅就回应称,学位预警,反映了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向往。
资源不均衡的桎梏
在势不可挡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浪潮中,不少农村的成年人涌进城市里,大量外来人口、乡镇人口流入省会城市、二线城市,甚至一线城市,造成适龄入学学生数量暴增,甚至井喷。随之而来的,则是近年来在不少媒体报道中出现的“空心学校”。这类“空心学校”一般存在于乡镇,只有少许教师和学生。
此前,多位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