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变凉这个词语用得不对。首先从全国来看,这么多新区,也只有上海的浦东起来了,其他新区说实话都没起来。再看天府新区,并没有迅速变凉,应该说受疫情影响,整体在放缓。之前宣传的来的那些企业还没有完全搬过来,人才吸引的速度也还不够,这个时候来一个回归主城,一些主城的拥护者就会说,天新凉了,但是实际上呢,还没凉,只能说不像之前一样了。
由于房价暴跌,收入锐减,加之退耕政策的贯彻,业主们原本不得不打算决定重新种植红薯,以降低自身的损失。
其实天府新区在年就大势已去了,说年变凉只是多数人的后知后觉。
年,提出东进南拓十字方针,处于南边的天府新区就已经不在第一顺位了。彼时的第一顺位是东进,彼时的热点是翻过龙泉山,一山连两翼。但是因为天府新区有当时最多面积的库存楼盘,而东部新区仍然是一片荒地,以及当时正好处于成都房价飞涨的那几年,各路自媒体、中介、投资客在网上狂吹,所以那几年天府新区热度倒是在上升。
年,成都政策转向,提出重回主城区,不再提摊大饼的东进南拓了。而信息传播总是有滞后的,直到年,大多数人才听到成都要重回主城的消息。除了一些之前重仓天府新区的投资客,一些捕捉到风向的自媒体也开始变了腔调。
上半年,天府粮仓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家都知道这对于种房子而没种粮食的新区意味着什么。各种天府新区开始凉凉的说法也不断出现。
下半年,各种官方发文已经明确主城区的中心地位,甚至在9月口罩解封期间,主城几个区都是同步的,而天府新区和其它二圈层同步。天府新区越来越像是一个仅仅是有着新区名号的二圈层卫星城。
年9月11日,成都日报发文回归主城区,明确,城市发展正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如果天府新区发展起来了,发展到高新那样,那边的房子低价收购高价卖绝对不亏。
但相反,天府新区没发展起来,或者说房子的衰老速度赶不上人口增加或基础发展速度,那么房子的衰减速度会比主城区快得多,荒凉房子又旧,最后可能就是不如主城区的老破小。
天新的购房者,投资算是大多数,都想低价买入,等高价有人接盘,但是现在天新的房价动不动2、3W起步,和主城持平,未来真的有这么多大冤种接盘吗?不一定,加上天府新区太大了,人填不满,造成房子在那里,人来的不如预期。很多人都能感觉到,天府新区之前的宣传有点过度,公园城市规划很好,环境确实很好,但是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人能选择在这边定居,还是个未知数,毕竟成都的名片,还是它的烟火气。
并且疫情期间,从热力图来看,主城区还是承接了大多数的人。另外天气太大了,各个板块的情况也不一样,有刚需集中地,有安置集中地,有改善公园居住区,有CBD,有别墅区,用任何一个区域来代表天新都不对。只能说我住在主城,工作在主城,短时间我也买不起新,我就在主城好好生活吧。
等以后有钱了,买得起改善的房子了,再去天新看看,可能那个时候买个大平层或者别墅,二手房的价格会比现在低,因为现在的房价已经涨到了预期最高值了,超过了本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