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朱鼎卿率十三师鄂籍子弟兵防守,日寇两个联
TUhjnbcbe - 2024/12/24 20:28:00

抗战时,朱鼎卿率十三师鄂籍子弟兵防守,日寇两个联队进攻甚猛。次日,日军见国军全部撤离守备阵地,以为怯战而逃,遂放胆向西追击。朱鼎卿:“扎紧口袋!”

朱鼎卿于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阳逻镇朱旗杆,其父早丧,由母亲带着朱鼎卿兄弟姐妹七人,靠种几亩薄田维持生活。朱鼎卿是家中长子,读了七年私塾。年,朱鼎卿随堂兄朱怀冰离开家乡开始了军旅生涯,后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因指挥果断、不惧牺牲,被陈诚委任为第六十七师第一团团长。

淞沪抗战爆发后,朱鼎卿带领本团防守市郊罗店一线,日军一天数次向朱部冲击,朱鼎卿说:“军人的事业在战场上”,坚持在一线堑壕中指挥作战,以劣势装备,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敌军的进攻,负伤仍坚守3个月。此战后,升任副旅长。

年1月,朱鼎卿调到第七十五军十三师任旅长,率部在山东境内对日军作战。年底,第十三师撤到湖南常宁县,升任副师长。

年冬,第二十六军和七十五军奉命对襄河东岸日军发起冬季攻势。在七十五军方面,第十三师是第一线的攻击部队,朱鼎卿指挥官兵搜集了多条木船,集结在张截港西岸黄家场地区,选好了三个渡河点,于12月8日拂晓,全师偷渡到襄河东岸,攻击前进,消灭日军百余人。但是,由于其他部队未能取得进展,攻势暂停。

12月13日,朱鼎卿率部奉命撤回襄河西岸原防区。在通过襄河浮桥时,遭到日军飞机轰炸,以致秩序混乱,危急关头,朱鼎卿率十三师不再随大部队后撤,而是突过汉宜公路,经柳门口山区,又穿过京山,钟祥两县,进入大洪山区,绕了一个大弯,于12月底安全回到襄河西岸休整。与其他部队相比,第十三师损失最小。

此战后,朱鼎卿升任第十三师师长。

年春,朱鼎卿率十三师担任宜昌东北分乡场一带的守备任务。是年夏,日寇以两个联队兵力进攻十三师阵地。朱鼎卿带领官兵浴血奋战,以火网严密封堵,毙伤日军余人。第二天,敌人出动飞机,对十三师阵地狂轰滥炸了一整天。傍晚,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敌步兵发起冲锋,突破了该师三十七、三十八两个团的衔接部。

因天色已黑,日军不熟悉地形,不敢轻易深入,停下来巩固阵地。朱鼎卿抓住这个时机,迅速调整兵力部署,他冒险让开正面,占领两厢,将少部分兵力撤到原阵地左侧后凉风哑一带,诱敌深入;主要兵力撤到原阵地右后侧,侧击深入之敌;师预备队为第三十九团,埋伏于分乡场西南,准备从正面迎头痛击日军。

一夜之间,布置成了一个完整的“口袋阵”。第二天,日军见十三师全部撤离了守备阵地,以为是怯战而逃,就放胆向西追击,进入“口袋”。这时,朱鼎卿令“扎紧口袋!”埋伏在“口袋”左侧凉风垭的部队首先打响,把敌人吸引过去。

接着,朱鼎卿指挥右侧部队和正面的三十九团,出其不意地从侧后发起猛攻。激战一昼夜后,敌人死伤余人,冲出一条口子后,狼狈溃逃。

年冬季,为了策应长沙作战,国军组织了“宜昌攻势”。第十三师官兵在朱鼎卿带领下,强行军越过汉宜公路敌人封锁线,向宜昌方向急进。黄昏前,全师在土门垭东北展开,入暮开始攻击。宜昌外围,日军筑有地堡群,地堡之间有堑壕联络,并设有重层铁丝网及其他障碍物。激战一夜,仅突破了第一道铁丝网,消灭敌人余人,但部队伤亡达多人。拂晓,日军开始施放毒瓦斯,不少士兵中毒,进攻停顿,后第十三师奉命撤回分乡场守备。

十三师官兵全都是湖北籍,朱鼎卿视这支“子弟兵”部队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他对部队的训练要求严格,体贴士兵的疾苦。国军“吃空额”现象十分普遍,朱鼎卿要求把空额的钱粮集中使用,把“吃空额”换成黄豆,磨豆腐给士兵改善生活。宜昌附近多雨多雾,朱鼎卿见士兵被服常被打湿,晚上无法安睡,就下令军需处购了一批土布,然后涂上熟桐油,并印上“十三师”三个字,发给士兵每人一块,当雨布被服。

年3月,朱鼎卿调任第七十五军副军长。但是,他不愿离

开经营多年的十三师,更不愿失去主官地位,听命于别人,没有到职。后被调任第八十六军军长。

抗战胜利后,朱鼎卿于年5月调到徐州担任第一补给区司令,后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第三兵团司令。年12月,在四川省新都县率兵团起义,投向人民。

全国解放以后,朱鼎卿历任湖北省政协常委,第四届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于年5月24日逝世,享年80岁。致敬抗日战将朱鼎卿!

1
查看完整版本: 朱鼎卿率十三师鄂籍子弟兵防守,日寇两个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