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黄勇
韩姓(86)|仁寿人韩驹: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受到苏辙的推崇和赏识
在元末农民起义的队伍中,不乏韩姓人的身影。但在四川的韩姓人中,却出了一个堪称奇女子、女扮男装征战沙场的新“花木兰”韩娥。她的传奇故事,流传至今,也留下了诸多与她有关的遗迹和风俗。
韩娥画像(资料图片)
女扮男装的韩娥被解救后参军
《明史·烈女传》中记载,韩娥生于元朝至正5年(),今四川阆中市木兰镇老乾山人。
韩娥的祖父韩新泽,官至四川盐运司副使。但韩娥的父亲韩成没有为官,而是一个处士(读过书,有德才,但隐居不入仕途的人)。
韩娥3岁那年,韩成去世。7岁那年,她的母亲又去世了。
成了孤女的韩娥,由在成都的叔父韩立收养。韩立也是处士,忠诚本分,妻子杜氏也很贤惠,夫妇对待韩娥如同亲生女儿一般。
韩娥12岁时,天下已经大乱。红巾军首领徐寿辉在湖北建立天定政权,徐寿辉部将明玉珍沿长江而上,攻进四川。
溃败的元军毫无纪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韩立担心韩娥被抢去,叫她女扮男装,改名韩关保。
但韩娥还是被元军抢去做了小马夫。元军被明玉珍的部将王起岩包围,韩娥与其他被抢的百姓参加了农民军。
王起岩觉得韩娥这个长得眉清目秀的“小伙子”很不错,让手下将领罗甲收为义子。
罗甲是宜宾人,视韩娥如亲生。韩娥也对罗甲如生父,跟随罗甲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韩娥脱去戎服换上红装,大家称她“花木兰”
至正22年(),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建立大夏政权。
第二年,明玉珍派军攻打云南,王起岩、罗甲也在出征部队中。回川后,韩娥跟随王起岩、罗甲驻扎在宜宾。
韩娥渐渐长大,罗甲认为应该给韩娥找个老婆,成家立业了。
韩娥虽然百般推辞,但仍无济于事,只得与一个女子拜堂成亲,结为夫妻。
婚后,韩娥从不脱衣甲,与“妻子”分床而睡,以致“夫妻”失和。
洪武2年(),韩娥与王起岩去成都出差,韩娥顺道探望叔父韩立。
时隔多年,韩立夫妇都不认识她了。韩娥述说了从军经过,并用身上在小时候留下的刀伤疤痕作为验证,韩立夫妇这才认出了她。
韩娥脱去戎服,换上红装。韩娥女扮男装一事在军中传开,大家非常惊讶,称她为“花木兰”。
同年九月,大夏政权表彰韩娥为“贞烈”、“蜀中木兰”。
成都木兰庙会源自韩娥
洪武4年(),韩娥嫁给新都人马复宗。婚后,韩娥随夫来到新都赤岸山定居,生下一儿一女。
赤岸山位于今成都市新都区木兰镇、泰兴镇、三河镇交界处。韩娥死后,她的儿子在山上修建一座木兰寺以示纪念,赤岸山因此改名为木兰山,木兰镇也因此而得名。
明末,木兰寺毁于战火。清康熙45年(),新都人古成魁、鞠仲高等11人重建木兰寺,塑韩娥像,直到年代,韩娥雕像都还存在。
木兰山是客家人聚居地,嘉庆24年(),当地客家人发起木兰庙会,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
最初的木兰庙会,是为庆祝文昌帝君的诞辰,传说韩娥的诞辰恰好也在二月初二。后来,木兰庙会逐渐演变为种子交流会,一直沿袭到现在,成为成都有名的地方节会之一。
据说,王起岩在大夏政权归顺明朝后,官至明朝礼部郎中。
王起岩卸任到成都时,特地去见了蜀王朱椿,告知韩娥的事迹。朱椿大为惊叹,专门召见了韩娥。
永乐7年(),刘惟德撰写了《韩娥传》,让韩娥的声名在更大范围扩播。
在韩娥的家乡,清康熙4年(),阆中人为她修建了木兰庙,又名木兰祠,位于今阆中市木兰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木兰庙被拆毁。年9月,木兰祠重建,大体上恢复了历史原貌。
如今,阆中市木兰镇还存有木兰坟。
请看韩姓(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