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城北华西双创工程十年磨一剑的县域
TUhjnbcbe - 2024/10/4 16:34:00

地处在“强手环伺”的成都北片区,医院医院,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向北7km医院,向南8km医院,医院的“包围”下,医院如何“破圈”突围?

截至年,新都区GDP突破千亿元,常住人口数一跃成都各区(市)县第一,给区域医疗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作为成都市医院医院医院紧密型战略性医联体单位,医院成为医院管理“华西模式”迁移、移植到县域医疗的先行者,紧紧抓住城市区域的发展机会,走出了一条发展县域优质医疗的特色道路。

本期“城市医学名片”专访,医学Plus邀请到医院党委书记古翔儒,分享他们是如何“建设城北华西,铸就健康高地”。

医院党委书记古翔儒

01

准定位

深谋“双创”,率先落地“华西模式”

年,以“四梁八柱”为主体架构的国家新医改再起航,年,育英路新院区“硬件建设”正式批准立项,年,区医院高分通过“二甲”复评,又医院改革发展面临重大发展战略机遇期,国家再次明确定位“医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此时强化功能定位,医院优质资源,及时争取落地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成医院决策层的基本共识。经过深思熟虑,充分酝酿,一个期待“十年磨一剑”的顶层设计“双创”希望工程框架就此出炉了。

“双创”即一是聚焦创建强抓手,以医院为契机,强规划、强品质、强内涵;以创建重点学科或专科为契机,强能力、强品牌、强质效。二是聚焦创新强抓手,通过努力争取国家级改革试点或示范项目为契机,推动内外部治理体系变革创新促发展;以大力医院战略性医联体建设为契机,推动医疗技术和现代管理服务变革创新促发展。

探寻新机遇的第一步棋就是“吃螃蟹,傍大树,巧嫁接”。年7月育英路新院区正式开诊,医院医院正式牵手,在西部率先引进华西优质资源下沉至区医院、探索建立战略性医联体模式,形成了以医院为枢纽,医院,下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边远贫困地区(理塘县)的医疗资源流通渠道。

古翔儒表示,“我们首先大胆探索华西资源进‘三层’,同时以‘三加’模式强化能力建设,让华西的优质资源包括了管理资源,技术资源,医院,医院在管理、技术上得到提升。”

什么是“三层”?

l医院派驻管理专家担任理事会理事,进入决策咨询层,医院科学决策、智慧决策能力;

l决策层:派驻全日制业医院业务院长、院长助理,进入决策层,医院管理和创新能力,大力支持帮助人才队伍建设;

l学科层:聘任学科专家担任学科主任、名誉主任、首席专家,进入学科层,提升技术能力水平、学科能力。

什么是“三加”?

古翔儒解释即:通过“学科+运营”、“在位+在线”、“理事会+医联体”的模式,实现上下贯通,促进管理融合。

“理事会+医联体”医院邀请华西运营和医疗专家及经济、法律等非医疗行业专家担任理事,参加理事会重大咨询决策,在医院的管理上实现政府主导、权责清晰、智慧共享,医院事业发展。

“在位+在线”模式指医院聘任多位华西教授担任学科主任,每月到院在位工作至少2天,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联合门诊、联合查房、远程诊断、远程会诊。

“学科+运营”则是通过聘任华西教授担任学科主任,组建区域特色专科联盟,医院危重症疾病救治能力得到重点提升。同时改革目标运行体系,院科两级签订《学科建设与运营管理深度融合目标责任书》,常态化开展“学科+运营”联合查房,提升运行效率。该做法分别荣获年“医院管理金奖”、年“医院管理奖”,医联体实践入编《大病不出县》和《寻找卓越医疗实践》精选案例,在全国出版发行。

02

重品质

做强“龙头”,担当县域医疗健康服务“守门人”

在目前医疗环境下,医院想要吸引患者还必须要形成自己的品牌,其中诊疗水平与患者需求的匹配非常重要。“医院的群众需求,区域医疗中心的定位则更加聚焦基层。”古翔儒表示,“最主要的定位特色应当是“群众身边最方便、及时且安全”的医院,利用优势条件把这些患者的“心”留在乡里。

一方面,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建设方面,医院通过“大窗口”与“小切口”做了很多流程优化创新服务。例如为更加方便患者门诊,医院成立运营管理部,取消冬夏时,实施统一时间早上8:00—12:00,下午13:30—17:00,缩短病人等待时间;内镜中心等通过运营的介入,工作量翻了5倍,用检查错峰等方式,做到“当天检查、当天完成”。提质增效,把时间让给患者,通过信息化手段让患者少跑腿。

另一方面,为了医院品牌影响力,医院成为国家改革试点,获得更多的品牌资源传播长期效应。年医院成为国家级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扩大试点单位;年12月被确定为国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年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医院医学装备全程管理指南试点。

在古翔儒看来,主动争取示范与试点,试点是深度参与医改的最大机遇,是医院发展及改善医疗服务的最好推手。如今,医院设置临床、医技和职能科室共65个,设有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等19个区级质控中心。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医学专家倾情加盟,引进国内外一流的大型医疗设备,从规模到医疗设备到危急重症救治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03

强管理

聚力“三名”医院管理“医联医共”新格局

想不断发挥自身特色,坚持以人为本,树名医、建标杆、创各科,将县域基层医疗机构做成群众医院,在古翔儒看来,还需要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精雕“名院、名医、名科”。借鉴都江堰水利工程“深淘滩、低筑堰”的治理理念,医院正在不断强化党员队伍、技术队伍、管理队伍这“三支队伍”的建设。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坚医院的全面领导,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以“创三乙”、“创三甲”为载体,以强化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谋化扬长补短,深化创新驱动,细化运营路径,医院实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

二是强化能力建设,医院发展实际,“内培外引”全力壮大人才队伍,努力做实“三大国考”,即医保支付的“月考”,医院绩效考核的“年考”,医院等级评审的“周期考”,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龙头”作用。

三是坚持文化引领。坚持公益性主导,坚持“专业、专注、专心”的医院院训,“学习、学术、学科”的医院精神,用学习心医院文化建设体系,充分发挥县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年医院已成功创建为医院,如今重点专科已育“六朵金花”即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超声医学科、检验医学科、护理学科;省市区名医有罗先海、汤庆峰、邓诗武等24名;医院改善医疗服务典型案例上榜国家卫健委表彰名单;医院医院医疗质量专业委员会、运营管理专业委员会等牵头单位.......

据古翔儒介绍,展望“十四五”,医院将继续秉承“医院管理制度架桥,分级诊疗制度筑路”的改革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大方向,立足“三大定位”,即医院的公益性功能定位,医院的技术能力定位,医院管理制度的发展定位;着力“3个三”目标,即医院绩效考核目标,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目标,医院评审新标准新任务目标;聚焦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重点病种、重点人群,在运营上构建完善“一院两区”功能布局,在学科上巩固完善“专科+专病”服务模式,做实、做优、做强县域医疗中心服务能力、学科能力、治理能力,为大病不出区做出更大贡献。

1
查看完整版本: 城北华西双创工程十年磨一剑的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