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吃粽子和咸鸭蛋、划龙舟、挂香囊和系五彩绳都是我们汉族孩子过端午节的重要习俗,这些习俗包含着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这个端午节,我们理塘上木拉乡的藏族孩子是怎么过的呢?
因为一群人,与理塘相“念”
振兴乡村,用行动构建和谐社会,解囊相助,让爱心传递中华美德。
新都爱心人士通过新都区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支教老师联系到了上木拉中心小学的洛绒校长,表示愿赴理塘,和当地19位老师和90名学生一起过一个不一样的端午佳节。
上木拉乡在理塘河上游,这里民风淳朴,藏族同胞经济来源多靠种植青稞和养殖牦牛为主,孩子们都在学校寄读。新都的叔叔阿姨们了解了具体情况过后,希望咱们藏族孩子和汉族孩子一样,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品尝端午香粽盐蛋。
相遇理塘娃
正值端午时节,理塘并没有想象中的暑热,青青草原,五彩格桑花,把理塘打扮得格外漂亮。
年6月14日,来自新都的叔叔阿姨带着端午的祝福和对口支援工作队的秦龙老师、李晓燕老师一起,如约而至,来到了理塘县上木拉乡中心小学和上木拉乡村小。
上木拉中心小学的老师们亲切地为远方的客人献上洁白的哈达,表示热烈地欢迎。理塘地处高原,气温虽然不高,但是日照充足,紫外线强,叔叔阿姨们还为孩子们带来了五彩的遮阳帽和饮水杯,希望孩子们能感受到来自远方叔叔阿姨的关爱,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将来用学到的知识和本领为家乡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悠悠糯米香,绵绵情意长。洛绒校长立刻就让厨房加热,要让孩子们在中午就吃到香喷喷热腾腾的端午粽和盐蛋。叔叔阿姨把新都产的粽子和盐蛋送到了每一个小朋友的手里,同行的阿姨还给孩子们讲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得到了在场所有教师和孩子的欢迎。
时间虽匆匆,但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让来自新都的叔叔阿姨感受到了满满的能量。
成都市新都区,甘孜州理塘县,尽管山水相遥,却因对口支援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