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SubCBD建设的实证研究以重庆杨
TUhjnbcbe - 2023/8/4 20:24:00

作为论文研究的重点之一,副中心的研究不仅限于理论层面的探索和提高,而且还包括实践层面上的拓展和深化。为此,以杨家坪课题研究为基础,结合前文总结的流量经济和副中心的理论,以杨家坪为例,对副中心建设作深入剖析。

1.国内外副中心建设经验

1.1国际特大城市Sub-CBD建设的实践

世界大都市CBD的振兴和副中心的建设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经历了20至30年的建设后,自80年代起陆续建成了若干个风格各异、日趋成熟的副中心。不少特大城市建设副中心的积极性日趋高涨,将其作为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和产业布局的自动调节器。特别是在进入郊区化阶段之后,CBD均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和萎缩,迫使相关城市加快副中心的建设力度,以此抗衡核心CBD的衰退。迄今为止,一些著名的世界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都竞相建设了Sub-CBD,有些城市已拥有多个Sub-CBDo为各国特大城市的CBD系统建设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了解世界各国Sub-CBD建设的动态,总结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可作为杨家坪副中心建设的借鉴。

1.1.1日本特大城市的副中心建设

20世纪5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大城市的能级迅速提高,指挥生产和管理经济的功能日趋重要,原有的CBD功能急需提升,CBD面临更新改造的重任。作为首都东京的都心,即原中央商务区的中心三区,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政府机关、大公司总部、全国性的经济管理机构和商业服务设施等高度集中,交通拥挤,建筑高度密集。为疏散东京CBD过于集中的功能,缓解CBD的压力和各种矛盾,同时结合周边地区发展的需要,东京都政府提出建设副都心的设想。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上述副中心均已初具规模。并已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⑴东京新宿副中心建设

新宿位于东京CBD正西方,为东京西部重要交通枢纽。新宿副中心的建设受惠于完善的铁路系统和东京西部房地产业的大发展。年新宿被规划为日本新的商务中心区,决定在强化商业功能的同时,开发商务办公和文化设施功能,将新宿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副中心。:I年开始兴建,至年基本完成。占地总面积约为公顷,其中商务办公区开发部分约为56公顷,商业部分占地约为81.1公顷,绿地广场道路等部分约为.5公顷。金融业在该商务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仅在以新宿站为中心、半径为米的范围内,就聚集了多家银行。同时,新宿的娱乐功能和商务功能远远超过其零售业功能,成为其突出特点。

新宿副中心建设的特点和经验

①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建设中再次开发地下的原因在于地价的不断高涨和商业空间的大量需求,使开发商不得不向地下发展。其中最具影响的开发是建设了全长米“都会地下大步道”。到90年代,新宿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已形成总建筑面积II万平方千米的地下商业街网络系统。建成后,地下的行人流量达到总行人流量的45.3%。改善了地面的交通拥挤状况。

②建设过街天桥系统新宿商业区在主要商业建筑之间建立了过街天桥、高架步道(高架步行街)系统,并通过多处自动步道、电梯等联结为一个整体。整个系统的空间环境舒适且动线设计合理,建成后顾客流量大,使商业开发取得了很大成功。

③整治街道购物环境新宿的街道环境整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主要街道实行定时步行化,规定从每天下午3点到深夜4点设定为全步行街。二是对所有街道进行环境整治,包括改造两侧店面,统一协调设计风格,通道艺术铺装、新型街灯设计、休息坐椅和花坛设计等的设置,一改过去简陋、杂乱的状况,面貌焕然一新。

④成功开发现代化商务办公区在新宿副中心建设中,商务办公区的建设是非常成功的。商务区的建设从1年开始,以年东京新都厅的完工为标志,持续30余年。商务办公区由15栋办公楼宇、高级饭店、证券银行大厦组成,大厦内还设有诸如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及健康俱乐部、旋转餐厅、零售商业等各种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约万平方千米。

商务区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目前,新宿副中心的经济、行政、商业、文化、信息等部门云集于商务区,金融保险业、不动产业、零售批发业、服务业成为新宿的主要行业,人口就业构成已接近东京都心三区。随着新宿副中心的开发建设,尤其是东京都部分政府办公机构的迁入,使副都心的魅力大增,各行业更加积极地涌入新宿,首当其冲的是金融业。目前其商务额和商业额都高于东京都心区的平均水平,而且还带动了整个周边地区的再开发。

新宿副中心在规划建设中也存在明显问题:

①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超高层建筑带来的无线电波干扰、风害及遮挡问题,超高层建筑的还给防火、救灾带来一系列难题,火灾成为一大隐患。②商务区的超高层建筑缺乏统一协调感建筑物的外形、色调设计不够精心,建筑群空间缺乏秩序;③绿地面积大但分布不均,区域环境质量参差不齐。④由于商业和商务设施的持续开发,使住宅用地和居住人口明显减少,夜间人口急剧下降,缺乏生活气息。这些是我们在副中心建设中应当引以为戒的。

⑵横滨MM21副中心建设

横滨是日本著名的海港城市。若将人口规模、经济实力、港口吞吐量、对外经济联系等指标综合排序,横滨在日本的重要性仅次于东京和大阪,位居全国第三。由于横滨与东京相距甚近,离东京火车总站的直线距离不足30千米,彼此间有快速轻轨铁路和首都1号高速公路相接,交通便捷,通勤时间在1小时以内。因此,横滨实际上是东京大都市圈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久而久之,横滨作为主体城市的独立性逐步萎缩,在一定程度上发展成为东京的“卧城”。旧城区内虽有本町金融区和中华街商业区等传统CBD,但均已老旧,与横滨国际化港口城市的地位不相匹配。

年为振兴横滨,政府制定了MM21开发计划,目的是要建成一个具有自主商务中心职能的Sub-CBD,以疏解东京商务办公的巨大压力,并增强自身的经济中心性。MM21西南紧邻原城市中心,东北滨海、面向海湾大桥,区位优越,景观壮美。总用地约公顷,其中公顷利用原有旧船坞和仓库区,76公顷是填海造陆所得。规划商务及住宅用地87公顷、公园绿化46公顷、11公顷用于码头业务。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万m2,就业19万人,居住1万人,住宅0套。计划0年完成,耗资亿美元。在建设中的主要建筑包括:横滨国际会议中心,街区综合办公大厦,横滨银行总部大厦,三菱重工科技馆大厦,商业及娱乐综合大厦,医疗中心,横滨市政厅,横滨美术馆等。

横滨MM21是一项面向21世纪的CBD建设工程,与其他副中心相比,其主要特点为:用地宽松,景色宜人。MM21采用公共——私人联合开发的形式,由政府和公司及横滨银行共同参与开发,避免了各国大城市常用的以高强度房地产开发弥补巨额开发成本,以致损害开发项目市场价值的做法。横滨没有把这一代价昂贵、区位优越的“宝地”用作单一的纯商务中心开发,而是强调空间环境质量和文化品味,创造和谐的城市综合功能。从已开发地域的效果来看,这是一项符合人本主义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有远见的副中心建设工程。目前,这里已成为横滨市内主要的现代化旅游区。

1
查看完整版本: SubCBD建设的实证研究以重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