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都桥有如烟似雾的青纱帐,有无边金灿 [复制链接]

1#

7月31日,早上我们游览了多姿多彩的木格措,中午我们经受了翻越折多山的意外考验,下午我们慕名前往景色如画号称“摄影者的天堂”的新都桥。雨中即景,别有一番韵味。

其实就在我们翻越了这折多山,沿康定机场,一路前行的时候,天气就阴沉沉的,甚至还有豆大的雨点打在车玻璃上。

我们给汽车满油,带着踏实和满足,在如烟似雾的迷蒙中,向新都桥悄悄地靠近。

青藏高原的特点就是“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在新都桥这里就是很好的说明。汽车在一片开阔的“川道”里穿行,公路顺着河流延伸。路边陆陆续续的出现了一些零星的民居,房子很具有藏族民居的特色。

方形的建筑,红色的屋顶,就地取材用石料垒砌的墙体,既有地方特色,又有点儿异域风情,既有着一种古朴的美,又带着厚重和坚毅。窗户普遍比较小,以适应这里高寒的气候。窗户及屋檐下勾勒出醒目的白色线条,是青藏高原建筑特有的风格,也给这建筑增添了另一种美。

远处的青山,如同穿上了绿丝绒的衣服,在烟雨迷蒙中呈现出清新的绿色,是那么柔美,在薄薄的烟雾笼罩中又有了些神秘的色彩。近处的小河潺潺流过,给画面增添了亮色和灵气,也给这寂静的山川以律动和活力。被细密的绒毯过滤过的雨水变得纯净了许多,并在绿草甸的掩盖下悄悄地汇集,涓涓细流,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汇聚,最后在奔流中呼朋引伴,势力逐渐壮大。

远处的山坡上,一行白色的字在满眼绿色中若隐若现,虽不是十分醒目,还是被我尽力抓拍到了——“感*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你看,藏区人民不仅有他们心目中神圣的宗教信仰,政治觉悟和政策领悟方面也很能与时俱进哦。

在薄薄的雨雾笼罩下,又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在广袤的天地间展开,我们惊呼着停下车,忙不迭地拍照。远处的村舍掩映在零星的大树旁,成片的黄灿灿的成熟的庄稼更引人注目。近处悠闲吃草的棕色、白色的马匹和那如玉带般蜿蜒而过的河流,使画面显得那么完美,完全就是我们脑海中无数次闪现的欧洲田园风景油画。更有远处那几个起伏的小山包,圆润饱满,俨然就是这村庄的屏障和守护,比我们想象的画面更多出了层次感,比欧洲的油画更叫绝!

顺便说一下,近处看似像胡乱堆放的水泥袋子一样的东西,其实是被较大的水流冲走了在它们表层附着的草皮而暴露出来的石块儿,是经过流水冲刷“水落而石出”的岩石。它们看起来杂乱无章,仿佛是专门来给画面添乱的。这使我想起了欧洲中世纪曾经流行的专门陪在贵族女子身边的相貌丑陋的陪衬人。

在这风景如画的新都桥,不光是我们冒着淅淅沥沥的雨兴趣盎然的饱览美景,一路走来,也遇到了不少自驾游的朋友。在烟雨迷蒙中,他们也跟我们一样不断地在美景中留恋,驻足拍照。

这高原的雨,也冲刷掉了我们这一路走来的风尘和艰辛。跟这“千里马”来个合个影吧,它可是我们的大功臣呢!

道路继续向前延伸,我们如同在画廊中行走。一路伴随我们的河流,时缓时急。这里,它和道路靠得更近,几乎并肩前行,成熟的青稞就在河边铺展开来。绿树掩映中的红瓦、棕墙、白窗格,金黄色的田野,以及绕田而过的浅浅的清清的河水,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就如同一个七色的调色板,远山含翠,云飘雾罩。

一步一景,步步为赢。这山,这水,这雾,这桥,这田野,这村寨,这一草一木都叫人赏心悦目。一种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氛围萦绕着我们。这桥,这就是新都桥的“桥”吧,雨中即景,撑伞漫步也显得那么美。

继续往前走,雨越下越大。远山笼罩起一层白雾,而且有一种蒸腾的云雾缭绕的感觉。河滩上的绿草坪更显青翠欲滴,如刚刚洗过一样,焕发出一层新鲜的绿色,绿地毯还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

车子行驶到路边的民居旁,我们忍不住停下车来,仔细观摩、再拍拍照。

路边又有新建的房子兀立在原野中。我有一种奇怪的发现:有房子的地方就有树。到底是人们选择有树的地方建房呢,还是有房子有人的地方,树就能长成长大呢?

这一次,沿着乡间小路,哥直接把车开到了风景深处。跨过一条小河,把车停到了沿着斜坡修建的民居旁边。这一处房子是一个完整的院落,有一个不小的院子,看样子应该是一户殷实的人家。再看他们房屋的整体布局,前低后高、靠山面水。我们怀着好奇近距离观望观望。因为下雨,没有看到主人出入,我们也不敢冒昧叨扰,拍照后匆匆离开。

这时候,我们真的是已置身于这如画的美景之中了。头顶滴滴答答的雨不慌不忙地落下,脚下是绿茵茵湿漉漉的草地,夹杂其间还有不少盛开的野花,黄灿灿的招人喜爱。

散落在草地上的除了有一块块光滑的石头,还有一个个悠闲吃草的黑色的牦牛。忽然就想起那一年游览九寨沟和黄龙的时候,导游说过的一句话。当时导游曾骄傲的给我们介绍他们的牦牛——吃的是中药才和虫草,喝的是雪域高原无污染的矿泉水,拉的是六味地黄丸,尿的是××口服液。看到眼前的情景,不知怎的就想起了这句话,忍不住想笑,但又觉得似乎还有点道理。

看到这样厚实的绿草地,当然忍不住要上去踩几脚,感受一下绿草甸的绵软。不过,软软的地毯下面,可是蓄着吸水层,像厚厚的海绵垫子一样。一踩,水就冒出来了,打湿鞋梆子,那是必然的。不过这地毯下面却没有淤泥,不用担心脚被陷进去。

看哥,来了兴致,想在这儿捡一块石头带回去作为留念。就这样穿着冲锋衣,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原野上寻觅,终于看到了最中意的一块儿,如获至宝。这石头也是哥此行捡的第一块儿石头,伴随我们一行走了几千里路。从此它离开了故乡青藏高原,把家安在了我们关中盆地。

这,就是我们来到了风景深处,回望我们今天穿行的国道看到的情景。一会儿,我们还将回到,继续前行。

比起从成都出发,一路走来所看到的风景,走在新都桥,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人在画中游了。

即将从风景深处走出来,回到线。再回望如诗如画的山川大地,我们也是一步三回头。留恋那错落的房舍,逶迤的群山,苍翠的原野,如玉带飘过的河流,并那几株点缀其中的大树,和山坡上升起的雾霭……

不知平日晴天的新都桥如何靓丽,单是我们今天这雨中穿行,就觉得她美的迷人,美的醉人。这雨雾似乎给她披上了一层若隐若现的薄纱,使她更显娇羞和妩媚,平添了一种朦胧的美。我想,这该不会是上天特意导演的,要给我们之前经历的艰辛做一些补偿和奖赏。

雨中的新都桥,分明就是一幅幅不同风格的田园牧歌油画。

一路走,一路拍,处处回望,美景不绝。

这次,不说流水和绿草地,单看那群山,秀丽巍峨而不险峻,线条柔美又饱满,如丰腴的女子那婀娜的体态,层层叠叠并肩起伏。头顶云雾飘渺,云蒸霞蔚;脚下色彩斑斓,生机昂然。

行进中抓拍到的路边的民居,有点像古城堡一样结实、雄伟、有气势。翘角的屋顶和飞檐好像借鉴了内地民居的一些特点,应该属于改良版的藏寨了。

这一处佛塔,在青山的衬托下庄严肃穆。整个造型庄重、威严又不失华丽,是常见的方形底座,白色塔身,圆形金顶的样子。塔身还镶嵌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掐金图案。对此,我们也只是觉得新奇,没有停车参观,也没有过多探寻。

道路延伸到这里,河谷收窄,山体更加靠近公路,路边拴着成群的马匹。这里应该是人口居住比较集中,而且往来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吧。

偶一抬头,还发现了山顶有一个小巧的亭子,算是风景中的风景了。路边,还有连成片儿的酒店和客栈,看来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这家“云顶星空酒店”规模较大,有停车场、酒店、超市等全方位的服务设施,应该是游客经常歇脚休息的缓冲点了。

这黄灿灿的几近成熟的庄稼在眼前铺展开来,与绿色的山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好有气势!黄得这么耀眼、这么张扬、这么四无忌惮!

大桥,在我们眼中也是一道风景。河水的水量要比先前增大了许多,滔滔的水声就是河流的气势,大桥也被衬托得更加壮观。不过,看眼前的山,是不是有点像假山呢,薄薄的绿色覆盖下,山体的表面就像磨砂皮一样有柔滑的感觉。

青山,绿水,绿树。

走着走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天又放晴了,我们的兴致也更浓了。

汽车行驶中,眼前忽然出现了一片好美的格桑花。格桑花,虽然现在对我们来说并不稀奇,在内地也经常能看见。但青藏高原上的格桑花才是正宗的格桑花,在这里看到它,自然觉得格外的美。

格桑花常见,但像这样盛放的格桑花簇拥着庙宇,在青山的环抱下铺天盖地的生长却不常见。雨后的格桑花更显艳丽,五颜六色地开放,给新都桥这一河川单调的绿色以最斑斓的点缀,也反衬得这里的绿色更明艳了。

再往前,山势又变得低矮一些,如丘陵般起伏延伸。看那山坡绿草地上一簇一簇的树丛,真像人工修剪布置的园林。

我们就这样在新都桥行走着,有看不完的景致,说不完的惊喜!一路上,有山,有水,有草地,有鲜花,有庄稼,有村舍,有马匹,有牦牛,有新绿,有翠微,有如烟似雾的青纱帐,有无边金灿灿收获的希望,有载不动说不完的欢歌美景好心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