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次集中供地终于来了!
75宗土地、共约亩(平方米),全部涉及住宅用途。
今年6月,成都首次集中土拍共推出40宗土地,总面积约亩,当时全部顺利成交,土地出让总价合计约亿。
与之相比,本次集中土拍的地块宗数几乎是上一次的2倍,总面积也是上次的1.65倍,规模和总价值轻松超越。
价差“概况”
据悉,本次拍卖宗地采取“限房价、定品质、竞地价”拍卖措施(具体详见出让文件),与以往在拍卖现场公布土地的最高限价不同,本次土拍的土地全部设有最高限价,并且在公告里明确列了出来。地块的起拍楼面地价和土地最高限价的溢价率,普遍在9-11%。清水限价和土地最高限价之差最大的是金牛区营门口街道约63亩的地块,土地限价元/平方米,清水住宅限价元/平方米,价差达.8%。
单价之“最”
本次土地最高限价是位于高新区金融城银泰泰悦湾北侧约27.6亩的地块,土地最高限价为元/平方米,清水住宅限价为元/平方米;主城区最低限价是天府新区华阳街道约33亩的地块,土地最高限价为元/平方米,清水住宅限价为元/平方米;全市最低起拍价是新都区新繁约亩的地块,起拍价元/平方米,土地最高限价元/平方米,住宅清水限价元/平方米;青羊区北较场约23.17亩的地块其清水住宅限价最高,为元/平方米,其起拍价元/平方米,土地最高限价元/平方米。可以看出,即便是最贵的青羊区北较场地块,加上装修后也很难超过3万,与目前的市场价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加上上批次的40宗地,未来两年能买到的最贵的房子也就3万左右。几乎可以说,未来成都能买的新房,尤其是城南和主城区的新房,相对周边二手房都有一定的价格差,这对购房者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利好。
供应“排名”
从全市各区来看,成都“12+2”中心城区,均有土地供应,其中出让土地宗数最多的是青白江区,有10个地块;其次是金牛区,9个地块;天府新区、成华区、龙泉驿区并列第三,各有8个地块;其余依次是双流区7宗,新都区6宗,青羊区、高新区供地4宗,温江区3宗,郫都区、新津区、武侯区、锦江区分别供地2宗。
面积“排位”
在供地面积上,青白江区供地总面积达亩,位居首位;其次是龙泉驿区,供地面积约亩;成华区供地面积约亩;此外,除了新津区、温江区、锦江区、郫都区二批次供地面积少于首批次,其余区域供地面积相较于首批次均有所提升。土地供应最少的是锦江区,仅有两个地块,共约37亩的供应量。
严控竞拍资格
据悉,与之前的土拍规则一样,本次土拍严控房企资金来源,杜绝企业“马甲”轮番上场。据公告文件显示,本批次拍卖宗地对竞买人资格及资金来源均作了详细要求,具体要求包括:1、本次拍卖宗地不接受自然人报名;2、同一企业及其控股的各个公司,不得参加同一宗地的竞买;3、参与宗地竞买的意向竞买人须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申请联合竞买的,联合体各方均须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意向竞买人参与本次出让宗地竞买所缴纳的资金须为合规自有资金;参与竞买的意向竞买人,其股东不得违规提供借款、转贷、担保和其他融资便利等,不得直接或间接使用金融机构各类融资资金,不得使用房地产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借款或预付款,不得使用其他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的借款,不得使用公司控制的非房地产企业融资等;4、对经审查资金来源不符合要求的,将依据本公告要求或出让合同约定,取消意向竞买人的竞买资格,取消土地竞得人的竞得资格并解除土地出让合同,依法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已缴纳的宗地竞买保证金不予退还,且一年内不得参与成都市的土地招拍挂活动。随着两批次集中供地宗、亩土地入市,未来两年成都能买到的新盘全是限价盘,这对市场将带来哪些冲击?购房者是否还有必要抢现在的高价盘?当所有新盘都有性价比时,二手房会不会迎来深度调整?今晚直播间,为你详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