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想要兴旺,和睦的家庭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家庭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争吵,那这个家庭也会逐渐衰败,亲情也会在无休止的争吵中变淡。
正所谓:“老要随和少要乖。”在家庭生活中,身为长辈,在为人处世方面一定要显得随和,千万不能倚老卖老,做一些令后辈反感的事情。而家中的后辈也要乖巧一些,要懂得尊敬孝顺家中老人,如此方能营造出和谐的家庭氛围。
然而,并非所有的家庭都是父慈子孝,在现实生活中,因为一些家庭琐事造成兄弟阋墙、父子相残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年,四川一位父亲趁儿子出门打工,暗中霸占儿媳6年,由此引发了一桩家庭伦理悲剧。而引发这起悲剧的原因,就是典型的父不慈,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双方都没能做到谦让,使得家庭矛盾日益激发,以至酿成苦果。
老孟是四川新都县的一个普通农民,由于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长大后也没有女孩愿意嫁给他,所以直到40岁时老孟仍然孑然一身。不过,虽然老孟一大把年纪了,可他的眼光却挺高,曾经也有人给他介绍对象,可他不是嫌弃女方长得不好看,就是嫌弃女方不聪明,所以他宁愿打光棍也不愿结婚。
在一些偏远山村,像老孟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常见,年过40还没结婚的基本上就属于孤寡老人了。后来老孟也醒悟过来了,知道自己的婚事不能再拖下去了,可这个时候因为他的年龄太大,已经没有人愿意给他介绍对象了。这下老孟慌了,赶紧四处托人打听,希望别人能帮忙介绍个对象。
不久后,还真有人给老孟介绍了个对象,只不过对方还带着两个孩子。老孟得知后又不愿意了,可一想到自己一大把年纪了,最后只好勉强和对方结婚。因为年纪太大,老孟结婚后也没有生出属于自己的孩子,好在妻子带来的两个孩子都随了他姓孟,倒也不愁自己百年后老孟家会断了香火。
作为继父来说,老孟其实并不是太合格,因为他对自己的两个养子并不是很好。这种情况在农村也很常见,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老孟认为自己能给他们娘仨一口饭吃就不错了。虽然老孟对两个养子并不好,但是两个养子对老孟这个养父倒是非常尊敬,长大后也都十分孝顺。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老孟对两个养子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由于他的年龄一天天变老,按照农村人的观念来说,人老了得有人给他养老送终。所以老孟对两个养子的态度也渐渐地好了一些,毕竟还指望以后人家给自己养老送终呢。老孟尤其对小儿子小孟格外照顾,因为小孟随母亲嫁过来时才3岁,因为年纪比较小,他一直把老孟当成了自己的亲生父亲。
小孟长大后,由于家里比较穷,老孟和妻子也没法给儿子娶个好媳妇,最后找人张罗着给儿子娶了隔壁村一个有轻度智力障碍的女子小罗为妻。虽然小罗并不怎么聪明,但是生活还是可以自理的,而小孟也知道自家条件不怎么好,所以对这门婚事并没有怨言,对妻子也十分体贴照顾。
在年的时候,老孟的妻子因为生病离开了人世,老孟随儿子小孟一同生活。不久后,小罗生下了一个儿子,一家四口日子过得倒也其乐融融。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妻子过世后老孟的个人生活无人照料,所以脾气变得越来越火爆,与儿子和儿媳的关系也变得日趋紧张起来。
因为待在家里总是吵架,后来小孟干脆跟别人出门打工去了,想等到自己赚够钱后就另起一座房子,从父亲家搬出去单住。就这样,在小孟离开后,家中只剩下了小罗母子和父亲老孟一起生活。由于小罗在智力上有些欠缺,所以在照顾孩子时也不知道避讳人,常常当着老孟的面喂养孩子。
时间久了,老孟就有了一些想法,后来失去理智的他闯进了小罗的房间,以强硬手段霸占了小罗。而且,为了阻止儿媳向儿子告发,老孟竟然用孙子的生命威胁儿媳,全然不顾念一丝一毫的父子之情。就这样,在小孟外出打工之后,老孟霸占了小罗长达6年的时间。
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小孟为人老实本分,从来没想过家庭会出现这么大的矛盾,后来还是同村之人不忍心,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得知事情真相的小孟,完全承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他这些年为了这个家努力赚钱,结果却遭到了家人的背叛。失去理智的小孟在一场大醉之后,冲进了父亲老孟的卧室,亲手用棍子将老孟打死。
当小孟的情绪平息后,望着眼前破败的家庭,忍不住痛哭一场,随后去了警察局自首,等待着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不过,由于此事属于家庭矛盾,且老孟有错在先,再加上事后村民们联名写信求情,所以小孟并没有被判处死刑。虽然他不用给父亲偿命,但是却要经受精神上的痛苦,这才是对他最大的打击。
古语有云: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短短20个字,可以说是概括了古人所有的行为准则,而且在过去的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上述几点了。就像本案中的老孟,如果他能够顾念父子之情,能够做到父子有亲、长幼有序这两点,那么这桩伦理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