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成都市6个先进集体和7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成都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案件管理大队副大队长胡雪被评选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受到公安部表彰。这也是成都公安法制部门有史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民警。
胡雪,今年是她从警的第15年。15年来,胡雪一直在公安法制战线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她在执法监督管理、案管中心建设、执法信息化等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为推动成都公安法治化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改革创新先进个人、四川政法先锋等荣誉。
出生在警察世家
从小有个“警察梦”
胡雪生于警察世家,父母都是原成都市公安局民警。父亲从事预审工作几十年,是成都公安有名的“预审专家”。母亲是一名普通的监管民警,曾在年被公安部评选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受父母影响,《人民公安报》是胡雪童年时期最热衷的读物之一,“法律”的种子在她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年,通过招警考试,胡雪进入成都市公安局新都区分局法制科,成为一名法制民警。
案件审核、执法指导、执法考评,两年的基层法制工作让她迅速成长起来,对公安基层执法现状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因工作成绩突出被市局调入法制支队后,胡雪先后在执法监督大队和案件管理大队工作,主要从事的都是执法监督管理方面的工作。时值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铺开,作为法学科班出身的胡雪被支队领导委以重任,牵头组织推动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
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胡雪在对成都全市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入研究和全面研判的基础上,以执法制度体系、执法办案体系、执法管理体系、执法培训体系和执法保障体系“五大体系”建设为目标,全面推进全市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
期间,胡雪以执法培训为切入点,先后组织开展了百名法制员培训、百场执法规范化讲座、百个执法示范所队和百名公正廉洁执法标兵创建等活动,还负责组织每年度全市民警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引导全市执法办案民警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升执法办案素养。
为基层执法提供法制保障
当执法监督工作的“质监员”
“监督是手段,服务是目的。”这是胡雪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
在外人眼中,执法监督就是费力不讨好的工作,是给自己人“找麻烦”,容易“得罪人”。但在胡雪眼中,执法监督是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牛鼻子”。只有把监督工作置于执法链条的各个环节,才能有效堵塞执法漏洞,防范执法事故的发生,才是对一线执法民警最好的保护。
在执法监督工作中,胡雪始终坚持“为中心工作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执法工作服务”的工作主旨,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质监员”而非“管理者”。通过日常执法监督,主动分析执法困境和执法突出问题。通过建章立制、系统治理、沟通协调、科技创新等方式,为基层执法提供法制保障。
工作角色的转变同样也减少了基层单位,尤其是基层法制部门对于“被监督”的抵触和顾虑。胡雪创新组建“执法巡查中心”,通过开展“一月一主题”执法大巡查和网上视频巡查,对不同执法环节和执法要素开展各类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执法突出问题,在每月的全市警情研判会上进行通报,通报问题见人见事。
截至目前,已在成都市公安局警情研判会上通报《法制监督工作情况》19期,通报执法问题余个,对21个办案单位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的问责。防微杜渐,问题通报不再仅仅停留在“红红脸、出出汗”,也成为规范民警执法、助力基层法制部门开展工作的“助推器”。年12月8日,公安部法制局专门编发简报,对成都市局全流程监督工作进行推广。
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业务工作
成为智慧公安建设的“弄潮儿”
智慧公安,法制先行。作为案件管理大队副大队长,胡雪以“立足成都、放眼全国”的眼界,主动带领团队迈出建设“智慧法制”的脚步。
在全国率先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开发了“警民链——受立案监督存证平台”,成功亮相“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暨首届国际区块链产业博览会”。
目前,该平台已上线运行,群众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