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深度长文民选皇帝王莽的权力游戏厚黑的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一般是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31/5416226.html

爱历史的女孩有慧根,第76期

西汉·汉元帝年间,公元前45年,汉武帝刘彻死后的第42年。西汉王朝的掘墓人——王莽出生了。

王莽是一个褒贬不一的人,有人说他是改革家,也有人说他是“野心家”。后世的大多数王朝认为王莽是“伪君子”的典型代表。现代,还有很多人根据王莽的改革政策,说他很有可能是个穿越者。

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王莽的“高尚”都成就了他当世的名声,把他包装成了圣人,助他登上了大汉至高无上的皇位。

“当世人都厚黑的时候,你反而要不厚不黑……”

一、早年丧父,豪门中的“寒门子弟”

汉元帝壮年驾崩,汉成帝刘骜登基。在外戚集团的运作下,西汉王朝的朝政落到了太后王政君的手中。外戚集团也因此变得更加“壮大”。

王莽的父亲王曼是王政君的弟弟,严格上说,王莽也算外戚之一。不过,在王政君还没有获得大权的时候,王曼就去世了。所以王莽这对孤儿寡母并没能在王政君大权独揽时“鸡犬升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叔叔们封侯加官,自己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也正因如此,王莽和那些每天招摇过市、趾高气扬、铺张浪费的表亲们很不同。史书记载他为人谦虚,对人恭敬没有架子,生活十分节俭。

王莽的母亲希望王莽能通过努力读书出人头地。但她却并不像某些家长那样,只知道提要求,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强加给孩子。她选择陪着王莽一起努力。王莽的母亲虽然不识字,却每天都坚持陪王莽一起读书,直到深夜。

王莽读的是“圣贤书”,同时也在用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待人彬彬有礼,路遇年长的人,便退避一旁,恭敬地让路;每次见老师、尊长,都一定郑重其事地提前沐浴,穿戴整齐。他的兄长早亡,他就尽心抚养兄长的遗腹子,和自己的孩子一般用度,甚至比自己的亲儿子还要好……这一系列的做法,同他的表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他在官宦、在民间的名声都很好。

要想把仕途走好,有名声很重要,同时还得有贵人扶持。王莽很快就遇到了这样的机会。

公元前22年,王莽的伯父,当朝大司马王凤病重。作为侄儿的王莽理应去探病。

王凤其他的侄子来看他时,大都是看一眼,问几句便匆匆离开。唯独王莽,留在了府邸里照顾他。

《汉书》记载说,王莽亲自为王凤尝药,忙里忙外衣不解带,搞得头发杂乱脸上也弄得很脏,比王凤的亲儿子还要尽心尽力。这一切,王凤都看在眼里。

王凤最终还是因为这场重病去世了,不过他在临终前,将王莽托付和推荐给了自己的妹妹——太后王政君。

哥哥临终前“托孤”,王政君自然非常上心。很快,她任命王莽为“黄门郎”。这个职位虽然不高,却是王莽得到的第一个“官职”,从此他正式踏入了仕途。

二、第一位清流,“圣人”之名加身,大踏步地向帝国中心迈进

“太后王政君将侄儿王莽任命为黄门郎!”

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王政君已经做好了被官员们再骂一次“任人唯亲”的心理准备。然而,令王政君意外的是,这次任命不仅没有引起官员们的不满,反而受到了官员们的一致赞赏。

过去,王政君给自己家族的人升官,总是被说三道四。这次,官员们竟然表现得像是似乎“王莽早就该当官”,“太后终于想起王莽来了”,这样的感觉。这让王政君对王莽另眼相看,很快将他提升为“射声校尉”,成为了中层武官。

王莽当官之后,并没有“大变样”。他依然如同过去那样,不骄不躁,为人谦逊,生活节俭、朴素,孝顺讲义气。这让他在士大夫阶层里的名声更上一层楼了。

尤其是有两件事情,让官员们对王莽的为人是交口称赞。

其一,是他倾尽财力,为兄长的遗腹子办了一场隆重的婚礼。但在婚礼之中,他却频频离席,这让客人们又困惑又感到冒犯。后来客人们打听到,原来是王母生病了,王莽是按照医生嘱托的时辰,去亲自为母亲喂药去了。

其二,是王莽这位“大圣贤”,居然出重金买了一个漂亮的女奴婢。人们原以为是王莽“色相毕露”。结果王莽买下这个女子是为了给自己的好友朱博安家立命,延续后嗣。

这第一件事,为王莽赢得了“孝”名;这第二件事,为王莽赢得了“义”名。

再加上王莽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清廉为官、两袖清风,一下子让王莽变成了西汉朝廷的“明星”,赢得了大量的支持者。

这些做法,究竟是真心?还是“伪善”?今天很难说清楚了。我个人猜测,或许兼而有之。

名声在他的仕途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你说他做这些事全然不为求名,恐怕有点过于虚伪了。但是,若说王莽做这些事全然只为求名,恐怕也不尽然。毕竟,赌上全部身家去投资名声,风险是很大的。且名声的回报周期其实很长,若起心动念全然只为求名声,完全没有必要做到这么“绝”的地步。

事实上,由于王莽并没有攀附权贵,这些“投资”确实也没有带来回报。不贪、不拿、不升官,加上喜欢资助别人,王莽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的叔父实在看不下去,写了一封奏折,希望把自己的封地分一部分给王莽。一石激起千层浪,王莽叔父的这封奏折上上去之后,各路大臣纷纷上书,赞扬王莽的人品,请求加封王莽。

于是,汉成帝下诏,加封王莽为新都侯,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王莽也成了朝廷重臣,能够经常随侍皇帝和太后王政君了。

尽管地位变得越来越高,王莽却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品行”。他仍然大踏步地走在成为“古之圣贤”的路上。

他是一个超级“打工人”,通宵达旦地工作,把公务处理得尽善尽美。

另一方面,他仍然保持着慷慨的形象,将自己的俸禄、食邑金(汉朝贵族享有封地内的部分税金)、皇帝的赏赐慷慨地同别人分享,自己仍然过着简朴的生活。

三、短暂的第一次掌权:潦草结束的王莽新政

三十八岁,王莽的名声将他推上了帝国权力的核心。他接替自己的叔父王根,成为了西汉帝国武装力量的最高武官——大司马(汉制,非大战不设大将军,此时大司马是最高武官)。

他接手的,是一个衰败不堪的西汉帝国:奢靡之风横行、土地兼并严重、人民生活困苦。

王莽上台之后,先是搞了一次“家属见面会”,准备杀一杀奢靡之风。各位公卿夫人来他府上时,并不见“女主人”,只有一位穿着粗布裙子的女子在门口迎接。众人只把她当成佣人,结果一问才知道,这位就是王莽的夫人。

帝国的大司马家如此俭朴,这无疑是王莽放给公卿们的信号,要求他们收敛奢侈之风。

另一方面,王莽的重头戏上场了——“限田令”。

禁止豪门大族“强行夺佃”,占有贫苦农民的土地。为了推行政策,他宣布以皇太后王政君的名义,将王氏一族除了祖坟以外的全部土地分给贫民们。

这就像一声长鸣,吹响了西汉“王莽改革”的冲锋号。

在大司马王莽的主持下,西汉朝政似乎有了转机?

然而,天不遂人愿——汉成帝驾崩了

成帝崩,无嗣。

一种说法是,汉成帝宠幸赵飞燕姐妹,然而赵飞燕姐妹却生不出儿子。这姐妹俩自己生不出儿子,还设法陷害了那些有子的嫔妃和他们的孩子。以至于汉成帝到死也没有一个可以继承皇位的儿子。

汉成帝去世后,继承他皇位的,是他的侄子,定陶王刘欣,也就是汉哀帝。

刘欣登基后,大肆提拔自己的祖母傅家、母亲丁家这两个家族成员,新的外戚势力诞生了,王家选择了暂时落了下风。

王莽仔细考虑之后,提交了一份辞官奏折,请求辞职还乡。

不过,王莽的名声太过于响亮,以至于刘欣并不敢让王莽辞官,怕落下个“嫉贤妒能”、“任人唯亲”的名声。

不过很快,刘欣就不用再烦恼了,他的祖母会帮他做决定。

事情的起因是刘欣想要加封自己的祖母为太皇太后。

一次宴会上,刘欣命人将傅氏的座位和王政君并列。宴会前,王莽先到场检查情况,发现了座次排布,非常生气,狠狠地呵斥了筹备宴会的人:“一个藩王的妾室,怎么能够与先帝的母亲并列呢?”。并且下令将傅氏的座位挪到了一边。

这显然是指桑骂槐,刘欣的祖母怒不可遏,拒绝出席宴会。

大感形势不妙的王莽再次上书辞官,这次在傅氏的压力下,刘欣批准了王莽辞官的申请。王莽离开京城,回到了自己的封地——新野县。

王莽走后,西汉成了丁、傅两家外戚的天下。汉成帝刘骜宠幸赵飞燕不理国政,大权旁落外戚王氏。而汉哀帝刘欣比他的伯父刘骜更不像个皇帝。

刘欣最著名的事情,是他“好男风”,也就是喜欢男人。他有一个如胶似漆,极为宠爱的男宠——董贤。有多宠爱呢?一次睡醒之后,刘欣发现自己的袖子被董贤压住了。为了不惊醒董贤,他就用刀把袖子割断。人们用“断袖之癖”指代“喜好男风”,就是从此开始的。

这如果只是私生活,并不算什么大错误。但刘欣想要给董贤更多,他加封毫无经验的董贤为大司马,将董贤的亲戚全都加封为官,甚至一度想要把皇位让给董贤。

一个傅氏、一个丁氏、一个董氏,跟着刘欣一起“鸡犬升天”。久贫乍富,这些人开始穷奢极欲,攀比奢华。身居高位却又没有经验,一通胡搞,把原本就相当衰弱的西汉王朝弄得更加风雨飘摇。

原本对“任人唯亲”的王氏颇有不满,对王氏失势幸灾乐祸的士大夫们开始怀念王氏的统治了。王家人也贪、也奢侈、也任人唯亲,可王家人至少有个底线,吃相不那么难看啊。尤其王家的那个王莽,更是个道德水平没挑的“圣人”啊!

这个时候,王莽家发生了一件大事,让王莽的名声更上了一层楼。

四、大义灭亲,让儿子为奴婢偿命

王莽赋闲在家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他的次子王获打死了家里的一个奴婢。这在贵族豪强势力鼎盛的西汉末年并不算什么大事。当时的豪强打死家里的奴婢算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往往只是赔钱了事。

不过这事是第一次发生在王莽家,大家都以为王莽也会选择赔钱。

出乎意料的是,王莽选择了让王获偿命,要他自裁赎罪。

王莽的夫人又惊又悲,她跪着、哭着为王获求情,希望饶他性命。但王莽非常坚决,王获只得自裁谢罪。

后世对此有很多解读。一种说法认为,王莽是真心的,他真心顺从儒家的道德规范,并以此为治国理念。儒家的道德是“以人为本”,所谓“天地之性人为贵”。奴婢虽然身在奴籍,但他们也是人,不是货物,也不是牲畜。既然奴婢是人,杀人就该偿命,即便凶手是自己的儿子,也理当一视同仁。

当然,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伪君子论”了,认为王莽是用自己儿子的性命来成就自己的名声,是伪善到极点的表现。

无论王莽是真心还是伪善,他命令儿子为奴婢偿命的行为在西汉朝廷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士大夫们高声长叹:“在这个道德败坏的年月,竟然还能有人如此大义灭亲!”无论在民间、还是在贵族群体中,王莽的声望已经到了“活圣人”的水平了。他的行为和傅、丁、董三家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尤其戳中了广大寒门子弟、小贵族心中最为柔软脆弱的部分。

朝廷上上下下纷纷开始上奏折,建议刘欣重新启用王莽。

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好巧不巧地,发生了一次日食。

西汉时期,人们把日食当做上天对皇帝的警示。认为只有皇帝做了错事,上天才会降下日食。朝野内外都在议论,说这次日食是因为王莽蒙冤辞官所致。并且对赶走王莽的皇帝和新外戚颇有微词。

汉哀帝对此也感到极为惊恐,连忙以照顾太皇太后王政君为名,招王莽回到帝都长安。

这次回到长安,一场天大的机遇正在等着王莽……

五、篡汉前夜:不当皇帝,或许改革的机会更大一些

王莽前脚刚到长安,后脚,刘欣就驾崩了,年仅25岁。

汉哀帝没有儿子,傅太后、丁太后又再次之前就死了。西汉的最高权力中枢出现了一次真空。

当时人在长安,又有那个名望指定新皇帝的只有一对姑侄——王政君和王莽。

刘欣驾崩的消息被通禀给了太皇太后王政君,老辣的王政君第一时间来到未央宫,将传国玉玺掌握在手里,然后派人急诏王莽入宫,将朝廷的一切事务委托给王莽管理。

王莽重新理政之后,烧了三把火:

其一,是将董贤革职,并暗示他自裁;

其二,是建议王政君将时年只有9岁的中山孝王的儿子刘衎立为皇帝,这就是后来的汉平帝。并且,只准刘衎来京登基,他的祖母、母亲等等外戚亲属一律不得入京,免得重蹈刘欣入京时的覆辙。

其三,王莽以毒杀皇子的罪名,褫夺赵飞燕的太后尊号,并逼迫其自杀。褫夺傅、丁两家的太后尊号,并将两家外戚全部逐出长安城。

王莽的新官三把火,可以说是“拨乱反正”,重新稳定了西汉的朝政。

王政君+王莽+年仅9岁的幼帝,毫无疑问,王家登上了一个比之前更高的权力巅峰。

时代正在呼唤“活圣人”王莽做出一次前所未有的、彻彻底底的、兴利除弊的改革。

然而,或许是因为过于空想,脱离实际。圣人王莽最终将西汉王朝、将神州大地引向了一条铁与血与火的不归之路……

有人说王莽是穿越者?有人说王莽是伪君子?有人说他的改革过于超前?有人说他的改革过于复古?有人为他扼腕叹息,有人说他死有余辜。

王莽称帝之后究竟做了什么?他的改革得罪了谁?

下一章更新:《王莽改革——“穿越时空”的理想天国是如何破灭的?》

记得来看哦!

我是爱历史的Girl,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