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保路运动时的成都周边是怎样的态势 [复制链接]

1#

在笔者小文川汉铁路:“纸上铁路”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拉落马下

中,我们谈过保路运动,保路运动因川汉铁路而起,清*府调鄂军入川“弹压”,武昌兵力空虚,武昌起义成功,最终将清王朝拉落马下。保路运动到底是多大的规模,“吓得”清*府调鄂军入川?

很多历史资料上没细说这事,今天我们以《清史稿》为基础材料来聊一聊。

细说之前,先简单说下这个《清史稿》,这部稿子就是一群清朝遗老在民国时编的,有人略带嘲讽的说这帮人“屋内大清,屋外民国”。这部书稿在史料方面还是有一定价值,但也有很多观点偏颇、过激,民国时的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易培基就说这部书稿“反革命”“不奉民国正朔”。对于保路运动,《清史稿》主编赵尔巽(xùn)肯定是“咬牙切齿”,他的亲弟弟赵尔丰(人送绰号“赵屠户”)就是被四川军民砍了nao袋。不过我们现代人思想早已解放、信息途径众多,看这些史料去伪存真就是了。

《清史稿》卷二十五·本纪二十五《宣统皇帝本纪》载:

宣统三年七月(阴历七月)“四川乱作,赵尔丰执谘议局议长蒲殿俊、副议长罗纶、保路同志会长邓孝可、股东会长颜楷、张澜及胡嵘、江三乘、叶秉诚、王铭新九人。寻同志会聚众围总督署,击之始散。”

“执”是逮捕、抓捕的意思。这段记载就是说赵尔丰抓了9个人,保路同志会的人围了总督衙门,清朝武装把他们打散了。

看到此处,只有“呵呵”了。当时四川老百姓被打死三十余人,就在这帮清朝遗老用四个字——“击之始散”给概括了。9个“乱*”的名字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被打死的三十多个老百姓就只有四个字。

说起下令开枪杀害老百姓的“赵屠户”赵尔丰,那可是:

“......劫前署四川总督、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执之,不屈,死。”

所以我之前为什么先说下《清史稿》的编辑问题,整个《清史稿》的基调就是这么回事。用现在的流行词汇,可能是“三观不正”。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呢,就是“历史局限性”。

具体过程《宣统皇帝本纪》也没细讲,反倒是笔者在查阅《清史稿》卷一百四十九·志一百二十四《交通志》时看到了较为详细的记载。载曰:

“而川省温江等十馀州县民团,每起数千或万人,所至焚掠,势极猖獗。大军击退之,旋据崇庆、新津、彭山,而嘉定、灌县相继失陷。邛州军队譁变,汶川县署被毁,命湘、鄂、陕诸军赴援。会鄂事起,川乱愈亟,以岑春煊为川督,而川省旋为民军所据,端方、赵尔丰均及於难。乃罢盛宣怀以谢川人,而国事已不可为矣。”

先说地名,现成都市内的地名有:

1、温江,现在的温江区;

2、崇庆,现在的县级市——崇州市,不是“成渝双城记”那个“渝”;

3、新津,现在的新津区;

4、灌县,现在的都江堰市,现在到都江堰的快铁都叫“成灌快铁”;

5、邛州,现在的县级市——邛崃市。

涉及到的成都以外地方有:

1、彭山,现在眉山市彭山区;

2、嘉定,现在的乐山市,也叫嘉州,不是上海那个区;

3、汶川,现在的阿坝州汶川县;

4、还有一个资州,现在的资阳市,清朝大员端方被杀就是在那里,《宣统皇帝本纪》载“端方率兵入川,次资州,为其下所杀。其弟端锦从,并遇害。”

列举这些地名,熟悉成都周边地理的读者一下就能明白:那会儿的成都及周边已经乱成“一锅浆糊”了。

画个大意图,大家看一下,只做参考。

成都的地形是“两山夹一城”,西边龙门山、东边龙泉山夹了一个成都平原(现在成都市在龙泉山东边修了天府国际机场,就把“两山夹一城”的说法改成了“一山连两翼”)。那会儿还没龙泉驿啥事,龙泉驿区现在是经济强区,那会儿还真是一个翻越龙泉山的“驿站”。整个成都平原除了北部的新都县(现新都区)、汉州(德阳市代管的广汉市)没啥动静,其他地方已经被革命烽火点燃。

按《清史稿》“十馀州县民团,每起数千或万人”,史料说的十万人参与保路运动也就不足为奇了,四川人民闹成这个样,也难怪清*府会调鄂军入川了。

保路同志军进军路线

至于成都以北为什么一开始“清风雅静”,笔者认为可能和一件事有关。在《川汉铁路:“纸上铁路”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拉落马下》里,笔者写过:

年那会儿,中国已经有了电报,但也是重要的清*府组织才拥有,成都的革命*人是没有的。成都血案后,赵尔丰关闭城门、搜捕保路同志会的骨干,他可能觉得按照这个老办法可以封锁消息、等待事态逐渐平息。革命*人有土办法,找了N块小木块、小木板,写上“赵尔丰先捕蒲罗,后剿四川,各地同志速起自救”,还涂上桐油以防水,然后把这些“水电报”往锦江里一扔。不日,四川各地起义风潮云涌。

而锦江流向是南方,所以成都以南是最先“起事”。

而《交通志》那段记载的最后提到了一个人:盛宣怀。“乃罢盛宣怀以谢川人,而国事已不可为矣。”骂盛宣怀可谓是清朝遗老的一大“热衷”。这个人和中国铁路、交通大学也有一定渊源。他的故事,我们后面再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