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铁商圈首家大型书店入驻网红街区网红还能 [复制链接]

1#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806/9283952.html

2年前,小君在高铁站附近的写字楼办公。眼看着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迎送车来车往,商务气氛十足。等临近中午,才显来尴尬。吃饭的地方除了楼下底商几个小馆子,再难寻大餐饮的踪影,更别提有品质的下午茶。等下班时分,大楼里乌央乌央的人开始往外冲。

再不跑,就要堵在回西郊的路上了。要是错过了下班的最佳时间,那只好等到7、8点以后再回。所以要么你饿着肚子等待,要么在可送的范围里点一份外卖囫囵充饥。再美其名曰来个加班,晚上业余生活也算折腾完了。

地铁站远,公交路线少,停车靠运气,吃喝玩乐样样不齐全。

对于高铁站片区的吐槽,我一定不是第一个。商务繁荣商业匮乏的高铁片区,30余栋写字楼,超万㎡巨量办公面积。你猜猜商务人士大概有多少,商业又有多少?

《一》

据中原商业评论大致统计,片区33栋写字楼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几乎已全部投入使用了。按照人均写字楼面积10㎡粗算,空铺率30%计算(实际多数优质写字楼空铺率仅有10%左右)。

这么一算,至少有45万人在高铁片区工作。

而根据RET睿意德此前统计,郑州区域的商业面积已经达到万平方米,人均商业面积将突破1㎡。这意味着至少要有45万㎡左右的商业体量才能匹配当下45万人的生活消费。

但统计包含新开业的广场新都会店在内,目前集中商业已营业面积约23.3万㎡,加上普通写字楼底商及郑东商业中心大体量裙楼,总量也仍然与45万㎡有较大差距。这还未包括高铁片区住宅人群。

一方面是数量,一方面还有质量。

《二》

按照年9月高铁站开通时间计算,至今刚好走过整整六个年头。

而集中商业的发展,近两年才开始有了起色。

中原商业评论曾专门对高铁商圈内的集中商业做过一轮探访,以高铁站为核心向外画圈3公里,圈进了这八个商业项目--

“绿地新都会新田广场、绿地原盛国际、绿地天空之城、正大乐城、汇艺银河里、海汇中心、永和i89、郑东升龙广场”

但其中绿地天空之城尚招商中,郑东升龙广场已空置多年,绿地新都会新田广场刚开业不足半月,原盛国际街区已被大量小餐饮攻占,绿地合作的正大乐城表现平平,真正值得能拿出来说说的,还只有“汇艺银河里、海汇中心”这两个一条小路之隔的主题街区。尤其是仅有1.8万㎡的海汇中心,是如何以“小”博大,在开业运营一年后交出满意答卷的。

《三》

9月1日开学这一天,海马旗下第一个商业项目--海汇中心发起了周年庆。在会上他们公布了运营1年的成绩单,星巴克、海底捞、上井、瓦库、烤堂、造及各类优质酒吧,共28家店铺营业额超过1.5亿。

当日,高铁商圈首家㎡书店--新华书店旗下尚书房也正式开业,成了以电影院为标配的高铁商圈的一股清流。融合了文化创意产品、餐饮、互动活动的尚书房,早已超出传统书店本身,成为“以书为媒,以书会友”的文化体验空间。

就小君个人而言,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去海汇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一开始只为了上班就近解决吃饭问题,后来周末横穿整个郑州,过来和朋友约个酒、看个展、尝个鲜。海汇中心让人着迷的背后,是他们略施手段,抓住了像小君一样,写字楼白领的身和心。

精准定位:一切为了更好地社交

从前车马很慢,一辈子只够爱一个人,商业体量很小,那就专注解决一个问题。海汇中心从一开始就立誓要当郑州“城市会客厅”。说白了,就是要解决人与人之间怎样交往的问题。

海汇中心的做法是:人多也不嫌拥挤的街区,大方的让出来的休憩空间,“楼下随便坐坐”、“想吃什么都有,不吃什么也可以”的各式精致小店,“你去忙、孩子我们来管”的早教中心。一年的时间内,业态越来越丰富,是因为他们揣摩白领群体越来越细致了。

在海汇中心2.0升级版,加入了可以“和家人来逛逛”家居集合店,为有车一族、爱车一族创造了“体验汽车、享受服务、汽车社交”的汽车体验馆,还尝试用“满足现代人接收、表达和创造”的小剧场,走进都市白领的精神世界。从1.0版到2.0版,海汇中心向外界描摹的社交商业愈发清晰和深刻:构建的社交场景从工作蔓延到了生活,从物质外壳深入到白领群体的精神世界。

品牌力:首店、网红店扎堆

前段时间,小君的朋友圈被“牛角村村民”刷屏了。后来得知,这是明星杨坤、夏雨投资的网红面包店“牛角村”的开业品鉴卡。在全国3个主要城市完成布局后,郑州被第4顺位选中。郑州牛角村的首店,开在了海汇中心。

可以很肯定的说,首店的风气是被“星爸爸”带的。年,星巴克高铁商圈首店落子海汇中心。选址以严格著称的星巴克,以实际行动肯定了高铁片区的成熟度、未来发展潜力和人口消费力,同时也为海汇中心的品质做了背书。

自此,高铁商圈首家上井精致料理、高铁片区第一家海底捞也开进了海汇中心。本土优质品牌KAOTOWN、造精酿餐厅等也过来站台。

近朱者赤,近网红者成网红。优质品牌和海汇中心相互成就,网红成了标签,爆红成了体质。

推广力:自造打卡圣地

现象级打卡事件,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一街之隔的汇艺·银河里。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个靠的是“天幕”的先天硬件优势,一个靠的是后天的“自造力”。

作为场景化革命的领导者,汇艺银河里用不菲的造价,打造了中原首座平双曲面天幕。这个动作本身,就极其需要掌舵者对商业发展敏锐的预判和勇气。一条天幕火了大半个郑州,24小时内播放超过百万的天幕求婚视频,让汇艺银河里成了郑州当之无愧的网红打卡之地。而一路只隔的海汇中心,却用另一种方式蹿红网络,两个项目成了整个片区的流量担当。

周年庆当天,海汇中心安排了一场“解救孤独”的行为艺术展。

艺术家在众目睽睽之下,在街区里一座28平方米的透明玻璃房内度过64小时。通过不同维度将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们所共有的、无法避免的孤独“赤裸裸”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这次行为艺术展,想要人们以旁观者的角度,通过直面另一个人最真实的“孤独”,了解和正视存在于自身的那种难以表达的孤独。

这并非海汇首次和艺术碰撞。在6月,海汇承办了“平行世界DE非分之想”河南首届新媒体艺术展。酷炫的场景设置和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带来了上亿级的线上曝光和数万人次的线下打卡,也将海汇中心送上了新晋网红的宝座。

要问这次展览有多红?这个夏天,海汇中心卖奶茶的小哥被问的最多的不是奶茶,而是“粉红羽毛墙怎么走?”(注:该艺术展的场景之一)

写在后面

在郑州高铁商圈万马齐喑、乏善可陈的当下,横空出世的海汇中心犹如一条鲶鱼,搅动了不温不火的商业市场。不论是刚开的绿地新都会·广场,还有正在候场的绿地·天空之城,每一个参赛选手都想成为高铁商圈商业、商务发展失衡的破局者。高铁商圈蛋糕虽大,但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用脚投票的当下,想要吃到嘴里、走进心里,再也不能只浮于表面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