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蜀王全传17李雄雄霸天下妇仁误国的蜀 [复制链接]

1#
中度白癜风怎么治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33259.html

奉友湘、李后强/文

李雄一如其名,长得威武雄壮,而且武艺胆识过人。他在父亲李特、伯父李辅、兄长李荡相继败亡,叔父李流要举白旗的情况下,宁死不屈,决不向官军投降。他带领部属血战败敌,力挽狂澜,赢得大家的信赖,被拥为“李家军”的最高统帅。经数年征战,最终扫清蜀地晋军,占领巴地大部,在成都打出一个威风凛凛的成汉*权。他还端坐三十一年江山,在“五胡乱华”之时保持了蜀地的相对和平、安定,百姓乐业。可惜晚年的李雄感情用事,选择接班人不当,埋下家族自相残杀,*局混乱的祸根。

李雄字仲俊,是李特的第三子,也是最小的儿子。李特的长子李始为庶出,次子李荡,三子李雄都是正妻罗氏所生。所以,有的记载往往以李荡为长子,因为他是“大妈”生的。而李始则是“小妈”生的,自然地位低了一等。

超过厘米的身高,精致俊美的容貌,武艺超群,待人宽厚,脾气超好——李雄堪称完美的高帅、英武、儒雅,要是生在当代,不知会成为多少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不过李雄少年时也以刚烈闻名,在乡里是一个颇有号召力的“小霸王”,有见识的人士都很器重他。据说有个叫刘化的人,是道家术士,见识过人,他就常对人说:“在关、陇一带往南而去的士人中,惟李家儿子仲俊有非凡的仪表,终归会成为人主的。”

跟随父辈和兄长们入蜀时,李雄已经24岁。永宁元年(年)李特正式起兵抗晋时,封李雄为前将军。李雄常和兄长镇东将军李荡配合作战,几乎所向无敌,无坚不摧。只不过当时其兄李荡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拼命三郎”的形象盖过了李雄的风头。

太安二年(年)二月十五日,李特、李辅、李远在新繁(今成都新都区新繁镇)中了埋伏,被益州刺史罗尚大军斩杀。李特的四弟李流和李特之子李荡、李雄收拾残余部众退保德阳赤祖老营。李流接过李特的大旗,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守护东营;李荡、李雄兄弟守护北营。当时西晋荆州刺史宋岱统领水军三万,驻扎在垫江,其前锋孙阜攻破德阳,抓获李特任命的守将骞硕、德阳太守任臧后退驻涪陵。

见李家军败退,西晋益州刺史罗尚大喜,决定乘胜追击,一举拿下。当年三月,罗尚命督护常深驻扎在毗桥,牙门左氾、黄訇、何冲分三路进攻李家军赤祖北营。涪陵人药绅也组织民军进攻李流。得知消息,李流与五弟李骧和李荡、李雄兄弟商议,觉得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以攻为守。于是李流命李荡、李雄偷袭常深的营寨,将其一举击败,常深军星散溃逃。

就在李荡兄弟进攻常深之时,李流与李骧则抵御药绅的民军。罗尚部将何冲乘虚攻打赤祖北营。雪上加霜的是,氐人符成、隗伯在北营里叛变响应何冲。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其实,强将夫人也英豪。李特正妻,李荡、李雄的生母罗氏正是一个女中豪杰。在遭至内外夹击,生死存亡之际,她身披铠甲,手持长枪,带领部下顽强抵抗,誓死保卫老营。隗伯从旁边偷袭,罗氏左目被其利刃刺伤,血泪交流,仍死战不退,惊得何冲等视为神人。幸得李流、李骧在打败药绅后及时救援,大败何冲。叛将符成、隗伯率军突围投奔罗尚。李家军乘胜追击,直攻至成都城下,罗尚慌忙拉起吊桥,闭门坚守。不料李荡在纵马追击中撞上倚矛受伤,不治身亡。

虽然暂时赢了一仗,渡过眼前危机,但李家军又失核心猛将,无异于雪上加霜。而此时西晋荆州刺史宗岱、建平太守孙阜率领大军其势汹汹而来。李流非常恐惧,束手无策。李流的妹夫李含劝李流率军投降罗尚。李流权衡再三,只好纳此下策。李骧、李雄强劝硬谏,痛哭流涕,但李流不为所动。五月,李流把自己的儿子李世和李含的儿子李胡送到孙阜军中作人质,以示归顺的诚意。李胡的哥哥梓潼太守李离听到这消息,星夜纵马赶回老营,试图劝阻,却为时已晚。李离知道李雄坚决反对投降,便与李雄商量对策。李离建议袭击孙阜的军队,把作人质的兄弟解救回来。李雄说:“这个主意非常好,眼下也只能这样才能阻止四叔他们降晋的计划。但两位长辈要是不同意,咋整呢?”李离强硬地说:“那就用武力强制他们!”李雄称善。李雄和李离率军趁夜色突然袭击了孙阜的军营。孙阜本以为李家军就此会变成自己的部下,毫无防备,部队被打得落花流水,一溃千里。恰逢宗岱在垫江一病呜呼,荆州军队便稀里哗啦全部退出巴蜀。经过此役,李流颇感羞惭,认为李雄才能奇异,志坚意强,于是将军中事务全部交给李雄打理。

手握兵权,李雄更加雄起了。六月,李雄攻杀罗尚任命的汶山太守陈图,占领郫城。七月,李流进驻郫城。蜀地百姓有势力的都在村子里修筑土堡据险自守;没办法的便向南逃入宁州,或向东逃往荆州。一片锦绣天府之国,在战争的重创下,许多城镇乡邑竟荒无人烟。李流的军队征不到粮,抢不到食,士兵们陷入饥饿疲惫。

俗话说,吉人自有天相。李雄在生死存亡之际遇到了一个贵人,这个人不仅让李家军转危为安,而且助李雄终成大业。

李雄的这个贵人姓范,名长生。不知是先天名字叫好了,还是由于他后天得道,他整整活了一百岁。范长生生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年),别名范延久,范重久,范文,范支,范元。他出生于涪陵丹心。蜀汉第二任皇帝刘禅延熙十一年(公元年),涪陵郡(郡治在今彭水县郁山镇)有人造反,车骑将军邓芝率兵征讨平定。朝廷为免再生事端,将涪陵五千余户强行迁往成都,其中便有范长生一家。范长生在成都加入了由张道陵创建的天师道,长期住在风景秀丽,号称天下幽的成都西山(今青城山)。因他注重信义,博学多才,深得天师道教徒的敬服,被拥立为成都一带天师道的教主。有千余户涪陵籍人家,都服从并追随他住在青城山下。他不仅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且还拥有自卫的武装。

平西将军兼任护西夷校尉、益州刺史罗尚的参军徐舆看中了范长生这股力量,他请求罗尚任命他为汶山郡太守,以便联合范长生,共同消灭李家军。罗尚作为封疆大吏,哪里看得起范长生这个小小的教主?他以为徐舆不过就是想要官当而已。不给好处就想当官?门儿都没有!贪财的罗尚一口拒绝了徐舆。这徐舆也是个性情中人,一气之下竟然投奔了李流,要跟罗尚作个对头。李流大喜,立马封徐舆为安西将军。徐舆也是涪陵人,与范长生是老乡。利用这层关系,徐舆拜访了范长生,说了李流、李雄及李家军无数的好话,并信誓旦旦地认为,李家军必定战胜罗尚,一统巴蜀。范长生这个世外高人想必也看清了罗尚这些年的嘴脸,看到了李雄的未来。而且李家军等賨人也信奉道教,说起来算是“内伙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涪陵范氏同李氏都是一个民族,同属板楯蛮。于是范长生决定帮助李家军。他慷慨解囊,送给李家军大批粮食。这雪中送炭让李家军摆脱困境,重振雄风。而这件事也让年轻的统帅李雄既看清了范长生的号召力,也认识到与蜀中土著合作的战略意义。

李家军统帅、四叔李流一直在观察李雄,他觉得李雄虽然三十不到,却既目标远大,富于进取,又稳重内敛,宽厚谦逊,颇有领导者的德行风范。于是他常常对身边的人说:“振兴我们家族的,必定是此人。”太安二年(年)九月,李流病危,他对众部将交待道:“骁骑将军李骧仁德精明,见识决断不凡,足以成就大事;但是前将军李雄英俊勇武,胸怀天下,一呼万应,更胜一筹。这大概也是上天的选择,你们要一起接受前将军的命令,让他做成都王。”不久李流去世,时年五十六岁。众部将共同拥立李雄为李家军最高统帅。李雄也没有忘记四叔的大恩,称帝后,追谥李流为秦文王。此乃后话。

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住在郫城。他认为必须乘罗尚外援尽去之时将其消灭。他想到罗尚曾用诈降计害了自己的父亲、伯父,便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暗派武都人朴泰去罗尚那里假投降,说李家军人心涣散,不堪一击,让罗尚派兵袭击郫城,自己愿意当内应云云。罗尚信以为真,派李家军降将隗伯率军偷袭郫城。朴泰与隗伯约定举火为号,便发动进攻。朴泰把长梯送出城外,架上城头,并放起火来。隗伯军看到火起,争相攀缘长梯登城。早已等候多时的李骧指挥伏兵一齐出击,大败隗伯,并连夜追击至成都城下,假呼“已经攻取得郫城!”守军不辨真假,大开城门,李骧军乘势攻入少城。罗尚发觉中计,连忙退至太城防守。叛将隗伯在混战中身负重伤,被李雄活捉。接着,李骧又攻打犍为,截断了罗尚的粮道,并将太守龚恢擒杀。

粮断兵残,成都太城已无法固守。永兴元年(年),罗尚趁月黑风高,悄悄遁往江阳(今四川泸州市)。只留下牙门罗特固守。罗特才没那么傻,等待罗尚走远,他便大开城门迎李雄进城,成都遂为李雄占领。

罗尚遣使向朝廷上奏情况。西晋朝廷此时正是成都王司马颖遥控朝*之时,哪有功夫管蜀中之事?于是无暇责怪罗尚丢了成都,只令他暂统巴东、巴郡、涪陵,以供应军事给养。于是,不久后罗尚又移镇巴郡,治所江州(今重庆市)。四年后,也就是晋怀帝司马炽继位后的第二年,大概朝廷想起了罗尚讨伐李特的功劳,为罗尚加职散骑常侍、都督二州军事,进封夷陵侯。长子罗宇被任命为奉车都尉,次子罗延寿被任命为骑都尉。永嘉四年(年),罗尚在巴郡去世。

自从罗尚逃往巴郡,西晋势力在益州基本消亡。永兴元年(年),李家军将领们执意请李雄在成都即尊位。但李雄是个有*治头脑的人,他有自己的考虑。他想的不是自己称王,而是想迎接仍在西山(今四川成都青城山)洞穴里求道养志的范长生老神仙来做君王,而自己甘当臣子。他绝非头脑发热,也并非想把亲手打下的江山拱手相让,而是亲眼目睹了这些年李家军的胜利与失败,辉煌与沉沦,李雄认识到不得蜀中土著的支持是很危险的。当年李流正是通过徐舆的游说,李家军得到范长生的大力支持,才得以渡过难关,转危为安。尽管范长生原籍是涪陵丹兴,但范氏在蜀中居住已有五六十年,有地有人有兵,作为道教首领,有名有德,在蜀人中极具号召力。因此,若让范长生为君,一定能缓和六郡流民与蜀中土著的矛盾,江山才真正坐得稳。

不过,范长生会欣然接受李雄的美意吗?称王称帝是无数人终生追求的目标,这回*都送到手里来了,范长生又当如何?

范长生身为道教教主,当然不是俗人。这年他已86岁,真是仙风道骨,皓首银须。他历经数代,望见滚滚长江之水,淘尽过多少英雄;他曾在西山之上,迎送过多少日出日落。他哪里还有为君为王之心呢?何况这益州江山是李家军打下来的,纵然自己过去对李家军有恩,但仅凭这点是不可能驾驭这支狂放不羁、野马似的队伍的。与其当个傀儡君王,还不如做个散淡仙人!于是,范长生执意一再推辞。

李雄无奈,只好退而求其次,请范神仙出任丞相,效诸葛武侯之举。于是李雄自称成都王,赦免境内罪犯,建年号建兴,废除晋朝法律,与蜀民约法七章。任命五叔李骧为太傅,兄长李始为太保,折冲将军李离为太尉,建威将军李云为司徒,翊军将军李璜为司空,材官李国为太宰。其余功臣各任其职。追尊其曾祖父李武为巴郡桓公,祖父李慕为陇西襄王,父亲李特为成都景王,母亲罗氏为王太后。

老神仙范长生从西山乘坐素车,飘飘然来到成都。李雄大开城门,恭敬迎接,拜为丞相,尊称为范贤。建兴三年(年),范长生劝李雄称帝。他还以道教教主身份,向臣民们传达“天意”,说什么上天钟情于李氏,大家要顺从并拥戴。李雄于是在成都即皇帝位,改年号为晏平,国号大成,史称成汉。李雄追尊父亲李特为景皇帝,庙号始祖,母亲罗氏为皇太后。加授范长生为四时八节天地太师,封为西山侯,允许追随他的部众不参与军事征伐,租税全部收入范家囊中。

这一年范长生八十八岁,李雄三十二岁,真个是老少同心,君臣和谐。李雄尊崇范神仙如父如师,虚心受教;范长生辅佐李雄也尽心尽力。他以道家思想为指导,提出“清心寡欲,敬天爱民”主张,具体化作“休养生息,薄赋兴教”的*策。大成*权宽和*役,轻徭薄赋,建官学,兴文教,端风化,逐渐恩威远播,蜀地也日益繁荣昌盛。

年四月,范长生以百岁高龄仙逝于成都。其子范贲被李雄封为丞相。

李雄当了大成皇帝,但他依然像过去一样,毫无架子,更说不上威仪。他虽然是从马上得天下,却十分重视文官的谏言,知过必改。大成建立之初,国库空虚。李雄想招引远方人才,却又囊中羞涩,将领们得知纷纷进献金银珍宝,有不少人因此而得官或升职。丞相杨褒谏阻说:“陛下作为天下的君主,应当以精诚、前程网罗四海人才,怎么能反过来用官位去敛财呢?这样做出发点也许没错,但这样得来的官员能保证德才兼备吗?”李雄听了,猛然警醒,便婉言向杨褒道歉,停止了这种做法。后来有一次,李雄因醉酒而推搡了中书令,杖打了太官令。挨打者虽然委屈,但也无可奈何。又是杨褒站出来说话。他待李雄酒醒之后,诚恳地向他进言:“作为天子,应当端庄肃穆;作为臣下,也有尊严面子。哪有身为天子而酗酒殴打大臣的呢!”李雄觉得很惭愧,为了不再重犯这种毛病,干脆把酒都戒了。

大成建国初始,没有法纪礼仪,上朝时将军们各自仗着皇帝与自己的恩情,对班次位置争先恐后,朝堂乱成一团,像市场一样喧闹。李雄开初也只是觉得好玩好笑。尚书令阎式上疏奏道:开国之初,百事草创,任命的官员与以前的制度典章不尽相符,出现混乱也在所难免。但这种状况不能继续下去,必须依照前朝的旧例,加以改革,尽快制定出新的制度,以便遵循。如此,百官才有秩序,朝堂才能整肃,号令才能施行。李雄览罢,深以为然,听从建议,尽快建立起相关制度。

待大成*权逐渐巩固,李雄开始开疆拓土。大成晏平五年(年),李雄派李国、李云等率军二万攻入汉中,西晋梁州刺史张殷逃往长安。李国等人攻陷南郑,将汉中人口全部迁到蜀地。在此之前,蜀地南方连年饥荒瘟疫,死者以十万计。但西晋南夷校尉李毅固守不降。李雄诱之以利,使建宁(今云南)夷人前去征讨李毅。李毅病死,城被攻陷,杀死李毅兵士三千多人,送上千名妇女到成都。

这一年李雄是喜忧参半。李离是李雄小姑的儿子,当时兼任梓潼太守。他的部将罗羕、张金苟等趁其不备,袭杀了李离和阎式,以梓潼归降罗尚。罗尚派他的部将向奋进驻安汉(今四川南充),威胁成都。李雄亲自率军攻打向奋不克。当时李国镇守巴西郡(今四川阆中),他帐下的文硕又杀死李国,以巴西投降罗尚。李雄率众退回,派部将张宝袭击梓潼,一举攻陷。正逢罗尚去世,巴郡混乱。李雄派太傅李骧亲自攻打涪城(今四川绵阳)。年正月,李骧攻陷涪城,擒获西晋梓潼太守谯登。李骧乘胜讨伐文硕,又将文硕斩杀。李雄大喜,改年号为玉衡。

从根本上说,李雄是个武将出身的皇帝,但他没有忽视文治。立国后,李雄兴办学校,设置史官。他在听*治国之余也喜欢读书,甚至手不释卷。他性情宽厚,常常以德报怨。氐人苻成、隗伯算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他们在李家军危难时叛降罗尚,后投降李雄,尔后又一次背叛,还亲手伤了李雄的母亲。但当他们再次归降时,李雄却大度地宽恕了他们以前的罪过,不但接纳了他们,还给予优厚的待遇。当时五胡乱华,中原打成一锅粥,而蜀地在大成*权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玉衡四年(年),大成南得汉嘉郡(今四川雅安)、涪陵郡(今重庆彭水),士人望风而来,归附者一批接一批。李雄于是下了有关宽大的命令,对投降依附的人,全部宽免徭役赋税。不仅如此,他还虚心爱才,对前来依附的士人量才委用。

李雄派李骧征伐越巂郡(今四川西昌),越巂太守李钊投降。李骧进兵从小会攻打宁州(今云南华宁县)刺史王逊,王逊让他的部将姚岳率全部兵众迎战。李骧的军队失利,又遇上连日大雨,李骧领军队撤回,争着渡过泸水,士卒死了很多。李钊到了成都,李雄对待他非常优厚。

正是在大成*权这种薄赋轻徭宽松*策的刺激下,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益州农商迅速恢复,百姓日益富裕,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盗贼无踪的盛世景象。

但是,李雄的宽厚有时却用错了地方,甚至最终成了天下大乱的致命根源。他重视亲情,一视同仁,却不讲官阶高低,待遇一律相同。这一奇观,历代罕见。他讲兄弟情义,却不顾江山稳固,在选择皇位接班人时,铸成大错。

玉衡十四年(年),李雄准备选立太子。他有十多个儿子,群臣都认为应该在这里面择优而立。但李雄却打算立次兄李荡之子李班为太子。因为他觉得自己亏欠了兄长李荡。李荡打仗英勇无敌,建立大功,可惜战死疆场;李荡的几个儿子跟着自己,却没有很好照顾,其中的安北将军李稚、中领军李琀玉衡五年(年)都在与氐王杨难敌作战时被俘遇难。为此李雄深感悲痛。李雄对群臣说:“当初起兵时,只为活命,哪里想到称王称帝呢?适逢天下丧乱,晋氏皇室内讧,四方豪杰举兵起义,志在安定四海,拯救百姓于水火。大家推举我为大成皇帝,其实功劳本来是先帝的。我的兄长李荡是嫡亲血统,威猛明智聪睿,本来这份基业应当由他继承,只可惜大事垂成,死于战场。李班姿质聪颖,仁厚孝顺,而且勤奋好学,素有所成,必定会成为大器,继承好大成江山。”李雄的五叔太傅李骧和司徒王达都苦口婆心地劝谏说:“皇帝建立储君,是为了防止身后有人篡位夺权,保证皇权平稳过渡,*权稳固,因此不能不慎重。说到像儿子的话,侄子哪里比得上亲儿子呢?恳请陛下深思。”李雄本来是个虚心纳谏的君主,但在立储这个问题上,却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他亁纲独断地将李班立为太子。李骧退下后,不禁难过得老泪纵横,说:“祸乱从此开始了!”

不久后李骧去世,李雄任命李骧的儿子李寿为大将军、西夷校尉。玉衡二十年(年)十月,李寿督率征南将军费黑等攻陷巴东,太守杨谦退守建平。李寿另派费黑侵扰建平,晋朝的巴东监军毌丘奥退守宜都。第二年七月,李寿进攻阴平、武都,氐王杨难敌投降。玉衡二十三年(年),李雄派李寿进攻朱提,任命费黑、仰攀为先锋,又派镇南将军任回征伐木落,分散宁州的援兵。宁州刺史尹奉投降,于是尽占南中地区。后来李雄又派李班讨伐平定宁州的夷人,任命李班为抚军。这个时候,大成已拥有蜀、巴、南中广大的地盘了。

玉衡二十四年(年),李雄头上生毒疮。六月二十五日,李雄去世,时年六十一岁,在位三十一年。谥号武皇帝,庙号太宗,葬于安都陵。李雄前半生戎马倥偬,后半生安坐朝堂,打下一个大成王朝,并且治理得井井有条,在天下大乱的华夏保留了一片净土,也算是一代英雄了。遗憾的是传位不慎,埋下了成汉*权内讧不止的祸根。

遗迹:

安都陵

据明正德《四川志》,李雄葬于成都县北七里安都陵。大概方位应为成都市北郊,目前已经找不到具体地点。也有资料说李雄的安都陵位于成都市武侯区黉门后街放生池,封土呈驼形,残高约5米,周长约60米。但后经发掘无法证明是李雄之墓,有人认为是成汉贵族之墓。

奉友湘,男,四川内江人。资深媒体人,高级编辑,四川省作协会员。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曾任四川日报记者、编辑、主编、主任、首席编辑。年8月参与创办华西都市报并任副总编,后任常务副总编。年起相继任金融投资报总编辑兼人力资源报总编辑、消费质量报总编辑、四川农村日报总编辑。年1月出版专著《远离危机》,在业内广受欢迎,两次重印。年5月出版成功学专著《机会是种出来的》一书,在青年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年1月出版影视文学作品《交子》,引起学术界和艺术界的双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