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历史转折中的青白江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家崔永玲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0587.html

时代塑造城市。

时代垂青你时,小渔村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人口超千万的国际大都市深圳;现在的中国金融中心上海,放在年前,也不过是当时一千多个县中,一条毫不起眼的小鱼。

时代的鬼斧神工雕琢了城市,也在不断改变城市的内部结构。

当罗湖和福田,装不下深圳的未来时,偏远的南山区随风而起,扶摇直上,拔起座座高楼,成为深圳繁荣的象征;当上海开始寻求转型,落后的「农村地区」浦东,也能翻身,撕掉「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标签,成为上海新经济的标志。

城市核心经济要素流动,对成都的雕琢也非常深刻。

一架架飞机起飞,带动双流腾飞,长居中国百强县之列;一辆辆汽车下线,造就龙泉驿区突变,一跃成为成都行*区GDP领头羊;还有大家熟悉的高新区,从南到西,上下求索经济创新的答案。

然而,从辉煌到没落,再到重新崛起,走完了一个经济生命周期又出发,经历了这样历史转折的,成都各大区县唯有青白江。

最近,在成都全力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背景下,青白江迎来了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设立的历史关口。

它还能再造辉煌吗?

01.以厂立城,

钢铁和化工撑起的成都龙头

现在谈成都区域经济龙头,我们会提起高新区,但在重工业时代,这个地位属于青白江。

青白江是国家「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西南第一个工业区,四川省重要的冶金、建材和机械制造基地。

年,依托攀成钢、川化两大企业发展壮大,青白江财*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成为成都市首个财*突破亿元大关的区(市)县。

攀成钢生产川化专属列车

这有赖于国家*策和成都市的大力支持。

建国之初,中共八大指出,当时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同时,因为当时国际环境复杂,战略上也需要在大后方建立「备份」,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人口众多,是提高粮食产量和建立工业基础的好选择。

要发展工业,就必须有钢铁。要提高粮食产量,就得搞化工。

考虑到钢铁和化工行业存在一定污染,选址定在了远离核心城区的东北方向。为了服务好成都钢铁厂(攀成钢)和四川肥料厂(川化集团),成都从新都、金堂拆分出部分乡镇,于年组建成立了青白江区。

所以,青白江的第一次大发展,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推动。

后来,高新区超越了它。

02.老城没落,新城上位,

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这两个区域的发展,表面看是新与旧的交替,本质上其实是成都转换发展动能的结果。

在重工业时代,中国处于稀缺经济阶段,企业间拼的是产能和生产效率,生产线就是竞争力。但随着产品供应日益饱和,以及丰富度大为提升,市场已经变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也变了。

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已经跨入信息时代,青白江却还只能依靠重工业时代的经济基础参与竞争。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钢铁产业过剩,攀成钢亏损严重;化工行业到达瓶颈,川化也不复当年之勇。

昔日青白江

它的没落,其实是信息时代到来后,数字经济对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改变,出现了对城市传统动力结构的冲击。现在所有城市面临的困境都是传统动力机制难以发挥作用,而新动力机制没有形成交汇期。

其实,不止青白江,在我国的发展中,中部的塌陷也好,东北的困难也罢,都存在后继乏力的问题。

要发展,就得不断补充新动能。

03.成都和青白江的新动能

成都是一座非常有前瞻性的城市,在旧动能还如日中天时,已经开始谋划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动能。

在青白江成为成都下辖首个亿元户的年,成都高新区正式成立,推动成都向高端制造、软件、信息和半导体等产业转型。紧随其后的是,年成都双流机场被国家批准为国际口岸机场,双流县开启了黄金时代,在国家经济百强县里常年名列前茅。同时期,龙泉驿开始在机械设备,汽车产业逐步发力。

现在,高新区依靠高端制造和软件行业发展,成为成都经济的新龙头;龙泉驿依靠以汽车产业为核心的机械设备产业,紧随其后。双流区依托航空港,小日子也过得不错。

回过头来,再看青白江区。

当年作为一哥的青白江,却在成都的区域经济排行榜上,逐步下滑到中心城区行*区的最后一位。城市的发展是多个不同板块拉动的,缺失其中一个并不致命,而单一板块的发展动力往往单薄,很容易因为失去动能而没落。

青白江川化集团旧照

老路走不通了,青白江必须寻找新的发展动能。

在此之前,它开始着手治理重工业时代留下的污染,梳理手里现有的资源,既是修复上一轮发展带来的环境伤害,又为下一次崛起积蓄力量。

年,青白江关停了铁厂最后一座炼钢的高炉,全力拥抱一带一路,开始以港立城。原来的老工业基地,也在变轨中实现转型。

以前为攀成钢和川化服务的专用铁路,不仅支撑了两大国企的发展,还盘活青白江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为青白江的产业转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川化集团和攀成钢也顺势而为,整合优质资源,做起了仓储和物流生意。攀成钢炼铁区关停后腾退的土地,成为了新经济园区。

目前,青白江产业也从从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逐步切换为科技创新、物流贸易、数字经济、跨境电商、供应链产业等朝阳产业。

交通方面,青白江不但建立了面向欧洲的通道,还北向建立了与俄罗斯的经贸往来,南向经广西辐射东盟、中东、北非,东向也已经形成非常稳定的通道,衔接日韩。

经过多年的治理和建设,青白江的产业和生活环境,变得更平衡。

不过,这些只是基础,青白江要恢复往日辉煌,还需要契机。

恰在此时,成都又遇到了「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新命题,城市的核心经济要素流动又开始了。成都开始建立新的发展动能,开启一个新的循环。

青白江还能东山再起么?

04.都和青白江的机遇

成都是青白江的大树,要看青白江的发展,就要梳理成都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机会。

成都的大发展,是从8年金融危机后开始的。外贸的萎靡,让国家层面意识到,仅靠海洋经济,存在不稳定风险。随后,海陆并进时代开启,一带一路开始成为国家战略。再加上四万亿的大水漫灌,加码基建,成都和武汉等内地强省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成都摄影

雨前顾问认为,全球化时代,每个城市都不能脱离全球化的大潮而独立存在。由于国家发展阶段不同,而派生出的发展动力变化,由此带来城市在一个时期发展的快和慢,质量的好和劣,地位的升和降,以及城市发展形态的变化,是时代和这个城市的内在动力之间形成的一种互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比如前面提到的中部塌陷、东北衰落。

时下,新冠肆虐,外需萎缩, 烽烟四起,我国开始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战略,对成都而言,是比8年更大的红利。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的人口和经济体量在西部首屈一指,是内循环的重要标的。我们也要理解,内循环不是封闭,而是在扩大开放基础上的内外互促。成都是西部城市,外贸依存度较低,外循环比重仍然非常小。对成都而言,内循环是基础,外循环是红利。夯实基础,才能享受到更多的红利。

图片来源:成都日报

为了更清晰的分析成都的情况,我们梳理一下成都所处的循环。

成都的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其实是小、中、大三个圈。小圈循环是成渝地区,人口1.13亿,经济总量7、8万亿,是成都的根本。中循环圈是西部地区,人口3.82亿,经济总量是20.51万亿,是成都未来5年大有可为的区域。大循环圈是泛欧泛亚地区,人口44亿,经济总量占全球过半,是成都未来主要市场所在。

因此,成都现在需要的,是建立起连接全球城市的重要枢纽,去支撑以成都为枢纽的全球供应链体系。这依靠现有的机场、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是不够的。

于是,成都依托机场成立了东部新区,力推青白江铁路港上升为西部大开发国家铁路港经济开发区。这就意味着,不仅仅要有通道,还要有企业进来,要有服务跟上。

其最终目标,是要让一南一北,一空一陆,两个开发区扛得起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战略。相关内容,可以参阅我们的文章《成都,「国际枢纽」何来?

连接世界的成都图片来源:央广网

我们可以看到,在刚成立不久的东部新区,即将建成运行的成都的第二机场,其强大的航空运能,将和成都承接的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相得益彰,也是成都立足西部、辐射全国、融入全球的关键。但是,航空港运费昂贵,一般消费品还得靠铁路港。

中欧班列(成都)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始发,其货物运输时间为海运的1/3,运输成本仅为空运的1/8。

兜兜转转,成都的经济要素循环,又来到了青白江。

05.新起点:成都铁路港经济开发区

青白江的基础是不错的。

目前,铁路港以中欧班列(成都)为核心的国际班列营运网络,已开通7条国际铁路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55个站点和国内16个城市,开行国际班列累计突破1万列。其中蓉欧班列累计开行量超列,开行量连续4年位居全国首位,累计运送货值近0亿元。

便利的交通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TCL为例,年它只是启用中欧班列(成都)配送零件,到年时,已经开始全面采用中欧班列(成都)代替到欧洲的海运。中欧班列(成都)开行的当年,戴尔便在成都成立了全球运营基地,并在成都建立生产工厂,是成都中欧班列(成都)最早用户之一。

近年来国际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对外贸易中地位日益凸显,集装箱运输方式已占全球货物贸易价值的30%以上。

这是青白江现在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成都下一个阶段需要的资源。

从目前看,成都还是以短途为主的货运配送结构:公路运输占总量的77%,铁路17%左右,航空6%左右。要实现成都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战略,就得调整成全球配送结构:铁路通道占第一大,航空占第二,公路货运占第三。

同时,为了让这条全球配送结构更加高效,还得构建全球要素交易的平台,让所有相关企业,以成都为平台和信息来源,实现交互,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为了让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能满足成都成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目标,国家和成都给了一系列*策红包。

年3月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正式获批。年12月20日,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8月21日,四川省召开省*府第53次常务会议,同意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

这是青白江,也是成都下一个经济阶段发展的重要资本。

青白江区1+3+6规划结构图

根据省*府的批复,开发区将继续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瞄准欧盟市场,构建高精、高端、高质的临港制造、先进材料、国际商贸物流产业链,培育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服务为一体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熟悉么,经济要素流动周期又来了,只不过上次来的攀成钢和川化,换了个模样。

这是依托蓉新欧铁路大通道,建立在自由贸易区和和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的经济开发区,也是全国唯一以铁路港为特色的省级开发区,*策红利独一无二。与同级的成都市蒲江经济开发区、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和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等省级开发区相比,它是一块拥有更多特性和可能性的试验田。

嗅觉灵敏的企业,已经在青白江扎根。上半年,盒马供应链、友昌物流等总投资亿元的60个项目开工建设;国际贸易产业园、绿地进口商品运营中心等总投资.5亿元,个项目加快建设。亚蓉欧国家(商品)馆、宝汇冷链电商配送中心园区项目等总投资51.3亿元的48个项目竣工投产。

可以预见,借助通道和*策之利,青白江作为首批国家级陆港型物流枢纽,就是成都,乃至四川连接世界的窗口。

这种优势,可谓得天独厚。

成都国际铁路港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经开区的目标不仅是省级开发区,还在争创国家级新区。一旦申请成功,国家和四川省的*策会更优厚,同时也能提升各种资源要素集聚和配置能力。

这座幅员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万,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坐拥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和密集的公路交通网络的城市,迎来了新的命运转折。

06结语:翻篇的青白江

在过去,青白江以厂立城,生产和生活之间非常不平衡。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一座城市一半以上的面积都是钢铁厂和化工厂,高炉和烟囱林立,该到哪里,要怎么去娱乐和生活。

老的青白江,不适应这个时代的竞争,也不适合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而年轻人才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动力。

所以,促进生产和生活的平衡,是青白江再出发后,需要追逐的目标,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关键要素。

现在,青白江已经为年轻人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能让年轻人有好工作。

污染严重的厂区已被搬迁,绿色在青白江越来越多,能让年轻人住得舒适。年底,青白江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8%,优良天数达天,位居中心城区前列。

生活配套也越来越成熟。东蓉欧国家馆来了,万达来了,医院来了,多所优质学校落成,青白江的生活消费场景已经撑得起年轻人对生活的想象。

转型之路,青白江正越走越宽广。

你,看到它的未来了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