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莽,是个怎样的人简朴谦卑家不蓄财,用 [复制链接]

1#
治白癜风昆明哪家医院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22071.html

王莽擅长沽名钓誉,鼓吹仁义道德,使自己罩上圣人的光环,制造天命所归的假象,其手段之高,古今罕见。

王莽,出身于汉朝的外戚王氏家族,他从一介儒生,以其周全的为人处世之道,一跃成为家族寄予厚望的后起之秀,

又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步步走上了皇位,将两汉“拦腰截断”,

他能发迹,还要从他的姑母——皇太后王政君说起。

01王氏家族显赫的源头——王政君

王莽的祖父王禁,本是汉宣帝时期的小廷尉史,好酒好色还娶了一堆小老婆,嫡妻李氏见丈夫如此离谱不免也寒了心,一怒之下与他和离,改嫁给了河内郡的苟宾为妻。

要是按照王禁这散漫的做派,王家就算等到猴年马月也难发迹,可幸运的是,李氏给他生下了个长相标致的女儿名叫王政君。

本来王禁对这个女儿没怎么在意,想着等她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嫁出去就完事了,可真等这一天来临,王禁头都要大了,怎么回事呢?

不知怎地,王政君的婚事是屡生波折:

第一桩婚事刚刚订下,她的未婚夫就死了,王禁即便是想捂住这个消息,但世上哪里有不透风的墙呢,很快街坊邻居都议论说此女克夫,眼看着自家女儿有孤老终生的风险,王禁急得犹如火烧眉毛,

好在不久,自命金贵的东平王刘宇上门提亲了,虽说是纳妾,但也让王禁乐开了花,可万万没想到,这个未来金龟婿也没等到做新郎的那一天就一命呜呼了。

王政君两度未嫁丧夫,在当时也算是一桩大新闻了,

这下王禁也慌了,不知道自己女儿到底是个什么来头,慌忙请来了个相士,谁知相士给了他一个大惊喜说:此女贵不可言。

王禁深以为然,立刻想到当今皇帝刘询气宇轩昂的模样,当即就做起了当皇帝老丈人的美梦,于是请来老师教习女儿各种才艺后,在她十八岁时献入了宫中。

王政君是入宫了,可压根就见不到汉宣帝刘询(刘病已),王禁的“老丈人美梦”眼看着要泡汤了,命运竟突然将王政君推向了太子刘奭。

当时刘奭最宠爱的司马良娣病死了,这个女人心机非凡,她自叹命薄却不甘心让那些与自己争风吃醋的女人们得意,临死之前下了一剂“猛药”对刘奭控诉说:是宫中的姬妾对我百般诅咒,才到这个地步的。

刘奭本就没有主见,听信了司马良娣这番精心编造的“遗言”,竟没有丝毫怀疑,自此之后对东宫内所有姬妾恨之入骨,更不要说同她们亲近了.......

太子迟迟无子,这让皇帝刘询格外恼火,可想到无辜惨死的亡妻许皇后,又不忍心斥责这个窝囊的儿子,只得另想办法,让王皇后给太子寻觅新人。

王皇后倒也尽心,很快就在宫中挑选出了五名女子,将她们一番打扮后送到了太子面前,此时刘奭满脑子想的都是司马良娣的音容笑貌,哪有心思注意皇后宫中多出的几名女子,

等到女官长御询问他到底看中了哪一个时,刘奭这才知道这是皇帝老爹的“美意”,他也没胆子拒绝,只得敷衍说了句“此中一人可”,

女官不明所以,想到有一名女子坐得离太子最近,且似乎太子多注意了她两眼,因此认定太子属意的就是她,遂将她送到了东宫,这名女子就是王政君。

不用说,刘奭对王政君压根没有什么兴趣,匆匆过了新婚之夜后,便将她忘到了脑后,然而他没有想到,王政君竟怀孕了,十个月后生下了一名男婴,

皇帝刘询很高兴,随后就给予了王政君正式儿媳的身份——太子妃。

公元前48年,汉宣帝刘询去世后,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

王政君就戴上凤冠成了皇后,她的儿子刘骜也成了皇太子。

02王家,如履薄冰的日子

汉元帝刘奭并不适合坐上皇位,史书说他“柔仁好儒”,

没有主见却十分迷信儒术,他看到皇帝老爹任用的官员大多为“法吏”,就进言说:“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一句话把汉宣帝气得火大,拉下脸来训话道:“我朝自有汉家的制度,本以‘王道’与‘霸道’兼用,哪是纯用德政能行的!况且俗儒死读书不识时务,喜欢肯定古人古事,否定今人今事,使人眩于虚名,不做实事,怎能委以重任!”

这个时候,汉宣帝才意识到自己这个儿子不是当皇帝的料,他有了想换掉太子的想法,想改立张婕妤的儿子、“明察好法”的淮阳王刘钦,

只是又想到被人害死的亡妻许平君,对这个窝囊的儿子怎么都狠不下心来,只能无奈叹息说“乱我家者,太子也”,最后还是将皇位传给了他。

正像汉宣帝担心的那样,汉元帝刘奭登基后,中枢皇权被削弱了个七零八落,外戚、儒臣、宦官三种势力角逐,国政混乱。

这个时期,王昭君也是因为不愿出钱行贿,被画师丑化远嫁匈奴了,

然而对于这样的统治危机,刘奭始终未能觉悟,千年后司马光也很感叹地评价说“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悟也”,汉元帝这个人太好被糊弄了.......

正所谓“上行下效”,皇帝偏好儒术,

底下的臣子们自然就开始沽名钓誉,手捧儒家经典却空谈仁义道德的大有人在,没几个干实事的,

这其中就包括王政君的娘家。

作为一位皇后,王政君是庸碌无为的,甚至在争宠方面也极其失败,汉元帝刘奭压根就不喜欢这个唯唯诺诺的皇后,也从未把王家放在眼里,草草给自己老丈人王禁封了个侯爵就不再想理会这一家子,

不仅如此,

若不是汉宣帝刘询在世时很喜欢刘骜这个皇孙,还亲自给他取了字叫“太孙”,再加上外戚重臣史丹等人力保,王政君母子恐怕早就落得母子俱废的下场。

王政君不得宠,其娘家王家的日子当然也就很不好过,一边担心王政君被废,一边又担心好不容易得来的家族风光消散,

一大家子过得可谓是如履薄冰,只能捧着书制造个奋进的假象,努力保住自己的外戚地位。

就在磕磕碰碰中,汉元帝刘奭在当了16年的皇帝后,于公元前33年去世了,

王政君的儿子刘骜终于即位为帝,是为汉成帝,

王政君摇身一变就成了当朝太后。

03王凤专权,五侯当朝

元帝一死,王家可是松了一大口气,这下真的熬出了头,

对于当时来说,王政君儿媳许皇后的娘家虽然硬气,可许家势单力薄,许皇后也没有儿子,同为外戚,却不如太后娘家这般人多势众,

更何况汉成帝登基后,王政君就迫不及待地怂恿儿子提拔自己的娘家人,

眨眼的工夫,她的同胞哥哥王凤就当上了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同母弟弟王崇则封为安成侯;

几个异母兄弟除了已经去世的王曼,其余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则一律封为关内侯,

形成了「王凤专权,五侯当朝」的局面!

按照当初刘邦的祖训,“臣属非功臣不得封侯”——侯爵是要封给功臣的,

当年卫青为汉朝立下了多大的汗马功劳,也不过是侯爵;李广之子李敢力战匈奴,不过也是个关内侯,

王家人凭什么统统封侯?

就连老天都看不下去了,就在王家人各个封侯拜爵不久,长安城内忽然黄雾四起,遮天盖日,终日不散,

早就对王家外戚大肆封侯有所不满的群臣,都认为这是上天为示警“太后诸弟全都无功封侯”而显现的异象,王凤也自觉理亏,连忙上书请辞。

然而汉成帝不准还下诏慰留,可见他也不是个当皇帝的料,硬生生为王氏外戚专权开辟了道路。

汉成帝无心理政,偏好女色,王家便趁机操纵了朝政,其中王凤权势最重。

朝中大臣稍有不满,便会被王凤以各种借口处死,如京兆尹王章因对成帝说“今政事大小皆自凤出,天子曾不举一手,这是王凤欲使天子孤立于上,专擅朝事以便其私......”,结果就被王凤诬陷他为大逆罪,死在了狱中。

从此以后,王氏一族贵盛无比,已经懒得再用书本包装门楣了,一个个骄奢淫侈,奢华无度:

金银珍宝,四面八方来献;家家姬妾成群,奴仆上千;“罗钟磬,舞郑女,作倡优,狗马驰逐;大治第室,起土山渐台,洞门高廊阁道,连属弥望”,府第宏丽,可比皇宫,歌舞不绝,狗马奔逐;作威作福,无人敢问........

从来外戚势力之大,没有到这种程度的,公卿百官是敢怒不敢言。

然而,就在王氏一家沉浸在骄奢淫侈之中时,

却有一个人的表现与王家格格不入,这便是王莽。

04格格不入的王莽

王莽生于汉初元四年(前45年),是王政君的侄子。

他的父亲王曼,是王政君的异母兄,不过死得早,没赶上汉成帝给舅舅们封侯。

王莽的童年,是在王家的紧张氛围中度过的,前面说到汉元帝不喜欢王政君,总想废掉她的后位,王家是过了十几年谨小慎微的日子,

对王莽来说,最为不幸的是他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王曼死后,王永和王莽这对苦命的兄弟,不得不依附叔父们一起生活,

王家得以翻身时,王莽也刚好长大成人,

他的堂兄弟们,因着父辈的荫护,仗着侯门少爷的身份,一个个飞扬跋扈,好不风光,

相比较而言,王莽家就寒酸多了。

但不管怎么说,王家当时权倾朝野,王莽总归还是太后王政君的侄子,想要抖抖威风总还是有办法的,

可他并不这么做,

他生活俭朴,独守清净,读书勤苦,与自己那些游手好闲的堂兄弟们都不亲近,反倒是喜欢结交京城中的名士,还尊沛郡的陈参为老师,向他学习儒家典籍。

至于待人,王莽也是十分谦虚恭让,有口皆碑。

兄长王永去世后,王莽对待寡嫂也是有礼有度,从未惹下过口舌是非,也把王永的遗子王光当作自己的儿子来抚育,

还把王光送进了太学,让他读书。

一天王莽带着了羊、酒去慰问王光的老师,就连王光的同学,也各有所赠,

这个举动当时在太学院就引起了轰动,当今太后的侄子竟然亲自带着礼物来看望寒酸的老师,恐怕在此之前是从未有过的稀罕事,有谁能不为这样的王莽而折服呢,

而这样的王莽,在诺大个膨胀的王氏一门中,又是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他也因此成了当时的道德模范。

王莽侍奉诸位叔伯也是十分周到的,王家子孙一个个忙着声色犬马的生活,哪里顾得上父辈,王莽的叔伯随着年纪渐长身体也都大不如从前,

王凤生病时,

越是需要儿子侍奉的时候,自己的儿子越是不见踪影,偶尔过来瞧瞧也不过是装模作样,反倒是作为侄子的王莽,衣不解带在病榻前服侍,每逢吃药他都要先尝一口,个把月把自己弄得蓬头垢面,好不狼狈,

王凤见此情形,当然是感激万分,因此他在去世前,特地嘱咐妹妹王政君,要她多多关照下王莽这个侄子,

太后王政君听了大哥王凤的嘱咐,想到诸兄弟如今都已富贵,唯独王曼早死,门庭冷落,心中也觉悲哀,

于是就让儿子汉成帝将24岁的王莽拜为了黄门郎,这个能亲近皇帝的肥缺。

王莽的叔父王商,也受了不少侄子的照料,后来主动提出要把自己的封邑分一半给王莽让他也封侯,

王家闹出这一动静,自然瞒不了朝臣、名士,不少有眼色的人也跟在王商后面联名上书,把王莽的德行才干狠狠地夸了一通,

汉成帝顺水推舟将王莽封为了新都侯,官职升迁到了秩比二千石的光禄大夫。

就这样,刚刚30岁的王莽成了王家他这一辈分中最显达的人,将众多游手好闲的堂兄弟甩在了身后。

一个普通人,在突然大富大贵后,各种各样的诱惑往往会聚集在身边,很多人禁不住诱惑,开始一步步堕落,

王莽也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道曙光,

不过他并没有因为地位升高就变得骄躁,反而爵位越高,他就越谨慎,还一如从前那般简朴谦卑,家中也不积蓄财富,甚至倾其俸禄接济门客、穷人,不仅备受朝野名流称赞,在民间也深受爱戴。

时间一久,王莽的名气已经超越了他那些大权在握的叔叔们。

05真面目初现端倪

王凤死后,王商也短暂地当了一段时间大司马,王商去世后,王莽的七叔王根继为大司马。

当时,王政君的外甥淳于长因在汉成帝将赵飞燕立为皇后的事情上出过力,深受汉成帝信任,也恰好赶上王根到了快退休的时候,不少人都认为接任大司马之位的应当是淳于长,

在这件事上,王莽的真面目初现端倪,

他为了扳倒淳于长这个他仕途上的“绊脚石”,暗中收集了很多淳于长的“罪行”,并趁着去探望叔父王根时,“透露”出这样一个消息:淳于长暗中为接替担任大司马已做好了准备,他已经给不少人封官许愿了.......

他见叔父果然大怒,随即又有意无意地说出淳于长与废后许氏私通之事,正在气头上的王根哪还管这事是不是真的,当即就向太后汇报了此事,结果淳于长被抓进了大牢,死在了狱中。

王莽不费吹灰之力,“借刀杀人”除掉了他的竞争对手。

后来,王根病重,临死前举荐侄子王莽来接替大司马之位,上上下下许多得了王莽好处的人也都奔走不休,争着给他说好话,

就这样,时年38岁的王莽继他的三位伯、叔之后,“众望所归”下出任了大司马。

此时王莽的行为举止,并不因他位极人臣而稍有减退,反是愈加增进。

一次,王莽的母亲生病,朝臣们免不了要派出夫人前往探视。

女人都爱打扮,尤其是这群贵妇,但凡出了家门无不是珠光宝气、绫罗绸缎于一身,

等她们绮罗飘曳地走进王莽家的大门,见一女子穿着质地粗糙的衣服、套裙仅到膝盖,过来迎接,大家看她这身干活的打扮,都认为是王莽家的仆妇,

谁知这女子不是别人,正是王莽的妻子,

贵妇们一个个都差点惊掉了下巴,她们怎能想到堂堂大司马的夫人,衣着怕是连她们府中的下人都不如,

回到家后纷纷讲给自己的丈夫,

男人们要比她们淡定得多,毕竟整个京城谁不知大司马节俭,不过这超乎常情的节俭也让他们着实意外。

看来,王莽在经营自己的名声方面,是花费了大力气的。

不过,王莽只当了一年多的大司马,汉成帝就暴毙在了赵合德的房中,

苦心经营的事业也几乎前功尽弃。

06被扫出了京城

汉成帝没有儿子,继承帝位的是成帝的侄子——定陶王刘欣,是为汉哀帝。

刘欣登基后,尊奉王政君为太皇太后,赵飞燕为皇太后,可王家就变得不是那么回事了,

哀帝有自己的祖母傅太后(太皇太后),这位傅太后也大有来头,当年她还是汉元帝刘奭的宠妃傅婕妤(后为昭仪),

王政君母子的地位,也差点被傅昭仪和其子刘康取代,汉元帝多次流露出改立刘康的想法,

谁知兜兜转转,两个女人再次在皇宫相遇,

王政君本不愿意将刘欣立为太子,可精明的傅太后早就贿赂了赵飞燕和赵合德两姐妹还有大司马王根,

没等王政君翻盘,汉成帝就暴毙了,于是刘欣继位,其祖母傅昭仪也就成了实质上的太皇太后,刘欣的母亲丁氏则成为丁太后,

这种后宫出现“四个太后并立”的怪象,在史上是难得一见的,

王政君和傅太后这对昔日的情敌,当年就已经有了很深的积怨,随着哀帝继位,这种积怨更深了,免不了要有一番争斗......

两个老太太之间的“拼杀”,当然不是打斗在一起,她们身后的娘家才是对方首要攻陷的“阵地”。

为了一雪前耻,傅太后先是将自己娘家人也拉入了朝廷,明着暗着开始跟王家对着干,接着又四处搜罗王家的罪证,全面向太后王政君一家“开炮”,

皇帝毕竟跟王家没有血缘关系,王政君也不是个有头脑的人,她很快就招架不住败下阵来,

王莽则是拼命挣扎,竭力贬低傅太后、丁太后的法定地位,说她们只是藩王的姬妾,哀帝既然是入继大统,那就应该尊奉汉成帝的母家,不应以个人的骨血之亲破坏国家的大义......

王莽本来想从这方面进行“道德绑架”,从而阻止傅、丁二姓外戚势力的膨胀,可哀帝当时已经十九岁了,哪会听王莽的,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皇位都坐上了,他能没有自己的想法么,

结果就是王莽被扣上大不敬的罪名,被扫出了京城,打发回封邑居住了。

王家就这样被新的外戚体系,挤出了权力的核心。

07逼死儿子,重启呼风唤雨的人生

多年来韬光养晦,眼看就要付诸东流了,王莽怎能甘心?

表面上看他整日在府中闭门不出,实际上暗中仍与京城方面保持联系,等待东山再起的时机。

可就在王莽不动声色地谋划回京夺取之际,他的儿子王获闯了祸,杀死了一个官奴。

就王家的势力来说,王获杀奴是可以蒙混过去的,这对王莽来说本就算不得多大的祸事,可偏偏傅家那边压根不可能放松警惕,

这件事若是不能妥善处理,很容易会成为把柄被他们利用,

王莽思索再三,喊来王获让他自我了结,即使王获苦苦哀求让父亲将自己送官治罪,王莽也没有心软,生生逼迫儿子在自己面前自刎而死,

随后,王莽将此案报给了地方官,既消除了存在的隐患,也为自己博得了“大义灭亲”的名声,更重要的是,事后一批官吏臣连连上书,称颂王莽的德行操守,认为不该免去他的官职,要求哀帝将他召回,

在这种形势的逼迫下,哀帝只好将王莽召回了京城。

本来哀帝也留了个心眼,没给王莽什么官职,可王莽的“运气”不是一般的好,

先是傅太后和丁太后死去,

不久年纪轻轻的汉哀帝刘欣也一命呜呼了(公元前1年),没有留下儿女。

关于汉哀帝之死,民间流传出他与董贤“断袖”的故事,可他年仅二十五岁,谁能说得清他是不是死于非命呢?

最高兴的莫过于始终康健的老太后王政君了,

她一听这个消息,迅速冲到哀帝宫中拿走了玉玺,重启了呼风唤雨的人生。

王莽重新坐上了大司马的位置,王家也咸鱼翻身,回到了核心.......

08王莽的政治野心

由于汉哀帝无子,王莽故意选择哀帝年仅9岁的弟弟中山王刘衔来继承皇位,是为汉平帝,

九岁的小皇帝当然不能亲政,所以太皇太后王政君要“临朝称制”,实际政务则委任给了王莽了。

王莽重掌大权后,先将赵飞燕和哀帝的皇后小傅氏废黜,又将她们撵去守墓,两个女人都自尽身亡。

至于傅、丁二姓的外戚及依附于他们的官员,当然也不会有好下场,要么被免职,要么被扫地出京,不过当时的朝中,让王莽感觉忌惮的还有一个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王莽的叔父王立,

王立是王莽父辈中唯一一个还在世的人,其实王立从未跟侄子有过冲突,可他在王家辈分最高,他说的话老太后难免会听从,

王莽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姑母太后,竟提出遣送叔父出京的要求,就这样王立也被侄子打发出了京城。

其实到了这个程度,王莽的政治野心已逐渐暴露出来,

不过他并没有操之过急,而是忙乎着经营自己的名声,巴结当时著名的儒者大司徒孔光。

孔光这个人是三朝元老,在朝中很有影响力,但他胆小怕事,易于掌控。王莽软硬兼施,将孔光当作自己排斥异己的工具,但凡反对王莽的人,都让孔光上奏弹劾,而自己则在暗中收割利益,

偶尔还会拉上自己的*羽——堂弟王舜、王邑、亲信甄丰、甄邯等人,

在朝堂上演“双簧记”,

老太后王政君的手里,虽然捏着整个西汉的命脉,可她没有吕雉那样的才干,她唯一热衷的事恐怕是提拔自己的娘家人,她哪里能察觉出侄子王莽的心机呢,

即使大臣们向她建议给王莽封个“安汉公”,老太太还没醒悟,还觉得自己侄子实至名归,竟真同意了,还在王莽的迷惑下,将他的*羽封爵,

于是王莽与其亲信升任“四辅”之位:王莽为太傅,领四辅之事;孔光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为少傅,位居三公上。

这个时候,太后王政君已经七十多岁了,年纪确实也大了,再加上她本就不爱管政事,在一些人的提醒下,毫不犹豫地下诏政事皆由“安汉公、四辅平决”。

这样,汉朝的大权,就全部转移到王莽手中。

09杀掉儿子,堵住悠悠众口

王莽虽然手握大权,但他仍对老太太王政君竭尽奉承,不是带她出游,就安排一些节目取乐,哄得老太后对这个侄子更加信任了。

搞定了老太后,王莽继续在朝中和民间经营名声:

功臣及诸侯王的后代,凡以各种原因失去爵位的,都加以恢复;官吏年老退休后,发给原俸禄的三分之一;孀夫寡妇、孤苦老人,都由政府给以救济;建言太后王政君带头过俭朴的生活,自己又贡献钱百万、田三十顷救济民众,百官群起效仿;闹灾害时,把皇家园林改成“收容所”安置灾民........

从此,天下百姓都说王莽是个大好人,朝臣更是纷纷上表赞颂王莽的功德,说他可与古代的圣人相比。

虽然王莽在为自己造势方面极为成功,但他想到汉平帝的祖母冯氏、母亲卫氏也不免格外警惕,他担心再重演一出新外戚夺权的戏码,干脆就将冯氏和卫氏阻留在了中山,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长子王宇对自己父亲的所作所为很是不满,

王宇更担心以后汉平帝长大了会报复王家,于是想了个办法,叫人乘黑夜在门上洒上猪狗血,打算诱骗父亲王莽把卫氏接回皇宫,

结果,这个行动在实施过程中被门吏发觉,捅到了王莽面前。

当王莽得知这是自己儿子干出的混账事,气得咬牙切齿,通常来说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顶多是儿子太不省心了而已,

可万万没想到,王莽这个人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放过,当即就将参与此事的一伙人:长子王宇、儿媳妇吕焉、吕焉的哥哥吕宽、王宇的老师吴章,统统抓起来关进了大牢,

第二天,就有人送了王莽的一封书信给王宇,令他立即自杀......

这是王莽第二次逼死儿子了,若说早些年的时候王获杀奴死有余辜,那么如今王宇何错之有?

王宇的妻子吕焉,因为她当时身怀六甲,等生下孩子后也要被处死;最凄惨的是吴章的下场,主意是他出的,被送到长安市中,肢解而死......只有吕宽,被关押逃过一劫。

可王莽真的是想放过他吗?

很快吕宽的用处显示出来了:经过不断的审讯,他的供词越来越丰富,牵连的人越来越多.......

结果一件小事竟然“扯出”一桩大案:敬武公主,梁王刘立,王莽的叔父王立、堂弟王仁,以及其他朝中大臣、地方官吏,共达数百人被扣上了谋逆的罪名,

这些人要么被杀、要么自尽,天下震惊,

不幸的王宇,成了父亲王莽脚下的“垫脚石”,王莽通过杀掉自己的儿子,堵住了悠悠众口,一举扫清了他的障碍。

此后不久,即元始四年(公元4年)四月,王莽的女儿嫁为汉平帝的皇后,成了正儿八经的国丈,从名份上摆脱了横在他与皇室之间的太后王政君。

尽管他自以为将事情做得滴水不露,实际上不少人已经渐渐看出,王莽的野心实在不小。

10索要传国御玺,称帝

这时的汉平帝已到了快亲政的年龄,王莽当然不愿意让他接过政权,这年(公元6年)冬天年仅十四岁的汉平帝刘衎暴毙在了未央宫,死因成谜。

汉平帝去世后,王莽将汉宣帝的玄孙、才两岁的刘婴立为皇太子,并由自己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这个时候,明眼人都知道王莽离真皇帝也就半步之遥了,他想称帝的心思是无论如何都瞒不住了,

最先站出来反抗王莽的是刘氏宗族,

居摄元年(公元6年),安众侯刘崇率百余人攻宛,因人少失败;居摄二年(公元7年),东郡太守翟义打出“为国讨贼,以安社稷”的旗号起兵;居摄三年(公元8年),期门郎张充等六人密谋劫杀王莽,拥立楚王.......

可惜的是,在王莽长达半生的伪装下,他们醒悟得太晚了,这些“反莽活动”由于十分仓促,被相继镇压了下去。

到了农历公元8年,有官员向王莽报告,说是武功县的孟通在掏井时,挖到—块白石头,上有朱红文字,写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接着,符命图书层出不穷,内容无一例外都是说王莽为“真命天子”的,但凡献上此类符命的人,皆得丰厚赏赐,有了这样的诱惑,一些人为了升官发财,想尽办法制造“异象”,

王莽见时机已到,进入高祖庙祭拜后,戴上皇冠即了天子位,这一年王莽54岁。

王莽即帝位前,派人到老太后王政君那里要传国御玺,直到这一刻老太太才醒悟过来,直骂他猪狗不食,夺取汉家天下,还愤恨地将御玺摔到地上破了一角......

王莽拿了这御玺,做了十五年皇帝。

11王莽的结局

期间,王莽通过改制试图“复古”周制,打造他心中的理想社会,然而他并能解决西汉末年以来的土地兼并以及流民问题,

相反,由于他兴师动众讨伐匈奴和周边少数民族,大兴土木,反倒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成千上万的百姓死于非命,

人祸加上天灾,土地荒芜,物价昂贵,这个曾被追捧为“圣人”的人终究成了带给百姓灾难的人,

百姓不堪暴政,纷纷揭竿而起,死在了商人杜吴的手里,首级被斩、尸身被分裂,头颅也成了历代皇室的收藏嫔,直到公元年晋惠帝时,洛阳武库遭大火,才被焚毁。

王莽是早有预谋篡位,还是因朝政腐败君主昏庸而滋生出“救世”的想法,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他用了半生将自己伪装成“圣人”博取声名,又通过舆论包装自己,他的为人是令人怀疑的,

他在道德上越是表现得背离常人,心中越有可能隐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他精心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局,这一切谁能说不是为了篡夺汉室而做的准备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