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护国村历史被遗忘的城北村落,待唤醒的神秘 [复制链接]

1#

谈到护国村历史,不得不提起新都和新繁。有人可能会认为新都和新繁是“新”城,其实不然,作为历史文化古城,新都和新繁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新都

ABOUTXindu

新都为古蜀国都邑。公元前7世纪左右,蜀王开明氏在今新都军屯镇附近营建了开明王朝的都邑。为有别于杜宇氏的旧都郫邑,新建都邑名“新都”。据《华阳国志》云:“蜀以成都、广都、新都为三都,号名城。”新都作为古蜀三大名都之一,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秦灭蜀后30年,实行郡县制,置蜀郡于成都,新都作为一个县归蜀郡管辖。年,撤销新都县,设立成都市新都区。

新繁

ABOUTXinfan

新繁,古名繁。约公元前年左右,为蜀王望帝杜宇氏所建,北周时期更名为新繁,自古属川西膏腴之地。《汉书·地理志》记述秦置蜀郡,将繁列为蜀郡所辖15个县第三,排列在首成都、次郫县之后,秦代繁已成为一县。年,新繁县并入新都县。

护国

ABOUTHuguo

护国村历史悠久,原为繁侯故里,最早可追溯至汉朝。新繁县志中记载,护国村所属新民乡历属新繁县。西汉年间,蜀郡分十五县,汉高祖刘邦封唯一一位侯在繁县,即繁侯张瞻师,《史记》中记载,"汉高皇帝(公元前年)封张瞻师为繁庄侯。张瞻元年即为繁侯国元年”。

《史记》中记载汉高祖年间封张瞻师为繁庄侯。

县志中记载,护国村所属新民乡历属新繁县。

年7月,新都县文物管理所在梓潼村(今护国村)小地名“七星墩”发掘汉代墓群。经发掘清理,其墓群分布呈北斗七星状,这是在成都平原出土的汉代墓葬文物中极为罕见的有关天文星象的文物。年,新都区文物部门展开七星墩汉墓研究,民间流传汉墓疑为繁侯张瞻师家族墓,但因缺乏翔实资料暂无定论。

图为现存七星土堆。

图为七星墩汉墓出土文物,摘于《新都七星墩汉墓与汉代天文》,张德全,《四川文物》年第三期

护国村不仅发现了汉代七星墓群,也与蜀汉西乡侯张飞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华阳国志》记载,“繁县三张为甲族”。意为三支张氏为繁县望族,以张松(彭县桂花镇)一支,张瞻师(禾登场)一支,张飞(新繁)一支。张飞宗谱记载,“张飞迁于新繁,裔孙张素迁巩昌府安定县,飞公之后,派出新繁,裔孙张祐迁襄阳”,张飞据为新繁派创始人,蜀汉西乡侯张飞墓疑在四川成都府新繁县,于年发掘,有九个豪华墓室(只有王侯才有此规模),现复制在桂湖博物馆内。张飞,字益德,至今我们仍可在护国村所在区域内的地图上搜索到益德桥。

新中国成立以后,护国村成为新民公社三大队和十大队,上世纪90年代拆大队为村,因三大队建有护国寺取名护国村,十大队建有梓潼宫取名梓潼村,年,护国村和梓潼村合并为现护国村。护国村历属新民镇,年撤销新民镇,并入军屯镇。

#1

关于护国寺

按商周汉历代制度,天子建七庙,王侯建五庙,大夫建三庙。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儿子汉惠帝下令凡是侯王之地均要建高祖庙,彼时全国建了一百三十多座高祖庙,而成都平原唯一的高祖庙即建在繁县。护国寺附近的寺庙如王中寺、飞石寺都记载出现于汉代,佛教以寺命名最早是公元68年建造的白马寺,护国寺应距今有也近两千年的历史。

图为护国寺原址,现变迁为工厂。

图为护国寺原址,上世纪50年代改为护国小学。

#2

关于梓潼宫

梓潼神最早是唐宋时期主管文士功名利禄之神,他本是蜀王张育与梓潼神“亚子”两位人物合并而成的神明,时人认为“张育”即为梓潼神“亚子”的转世化身,故称其为“张亚子”。据朱熹记载,梓潼神与灌口二郎神在蜀中极有势力,似乎割据了两川,成都地区也不例外。在成都城北五里有就灵应庙,淳熙五年建,祭奉梓潼神。在成都新繁县也有灵应庙。护国村梓潼宫由此而来。南宋以后,道教趁此将梓潼神纳入神灵体系,冠以梓潼帝君、梓潼真君之名,成为道教最受尊崇的神明之一。到宋元之际,梓潼神与主管“理文绪”“赏功进士”的文昌星神联系起来,并合二为一,成为执掌人间功名利禄的文昌神。

梓潼神

图为梓潼宫原址。现演变为绿地。

笔者来到护国村之前,以为这只是成都千百个普通的村落之一,但到来之后发现这里如同一颗被遗忘的历史明珠,一块待挖掘的宝藏福地,一片待发现的世外桃源。追梦三国,探寻古墓之谜,遥想千年的传奇故事曾在这片土地上上演,尽管历史的遗迹已不复存在,但我们仍可在树木田埂间窥见其斑驳的记忆和沧桑的变迁。滚滚车轮永向前,期待这片宝地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在生生不息的土地上续写新时代的历史。

(特别鸣谢梅嘉强老师为此篇文章提供文献资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