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 http://www.xftobacco.com/晚年的李清照寓居江南,孤苦无依,自此再未展露过欢颜。公元年,恰逢元宵佳节,李清照在新都临安,度此节日,她看着此时风光,不禁想起了南渡之前,自己在旧都汴京的时候,同样是元宵,自己和国家的境况却完全不同,她的心中悲慨无比,故而写下了这首《永遇乐》。《永遇乐·落日熔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上阕之中,诗人写的是如今的元宵情景。风景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暮色黄昏,落日余晖的光泽如融化了的黄金一般,傍晚的彩云,簇拥这初升的明月,元宵风景绚丽美妙。但是,在此风景之中,诗人却恍惚了,她想起了南渡之前的汴京,在元宵盛日也是如此,一时只觉身在梦中,然而幻觉转瞬即逝,诗人忍不住发出了“人在何处”的叹息,叹自己的飘零身世。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转而描写早春之景。“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烟雾浓郁,柳树在它的笼罩下慢慢的变绿,《梅花落》的曲子仍在吹,曲声飘扬之中,冬日的梅花落去。春日显然已经到来了。但是诗人此刻心中忧愁不已、思念故都,她早已无心去体会身边的变化了,只道是春意尚浅。“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元宵佳节,天气又好,本该是尽兴游玩的好时机,但是,诗人却说:现在的好天气,转瞬间难道不会成疾风骤雨?这句话其实融入了诗人的人生经历。诗人年轻之时,生活富足,婚姻美满,国家也算平稳,那时候的日子可谓“风和日丽”,然而,转眼间,风雨忽至,国破家亡,自己四处飘零,这又是谁可以预料到的呢?故而她满腔苦闷,无心游玩,即使有贵族朋友,乘着“香车宝马”来寻她一同游玩,她也一一拒绝了。上阕中,我们可以看到,今夕的元宵,虽仍是佳节美景,但是,唤起的却是诗人深深的落寞之情。饱经风霜的她,对于这些热闹场面已经失去了兴趣,她的内心早已被迷茫痛苦填满,终日伴随她的,只有对故都的怀念和对往日时光的追忆。到了下阕,诗人转而回忆曾经的汴京元宵。“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当时的汴京女子,多有闲暇时间,众多日子里,自己最爱的便是正月十五元宵这天,在这一天,诗人总是会戴上插着翠鸟羽毛的帽子,用美丽的金线细细捻成雪柳来装饰自己,尽可能将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渴望和她人比美。遗憾的是,往昔只剩追忆,回忆越是美好,便衬托着如今越是凄凉。“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美人迟暮是世人最为惋惜的事情之一。诗人曾经容颜明媚,如今却满鬓沧桑,身心俱老,她不想别人看到她此时的模样,不愿出门,也懒得出门。但是她的心中,却又向往热闹的,于是只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躲在帘子底下,听别人的欢声笑语。然而,欢笑终究是别人的,它能给诗人带来一点点的慰藉,却消除不了她那刻骨的孤寂寂寞。这首《永遇乐》,雅俗兼具,诗人在今昔回忆中,通过乐景哀情的轮番描写,来寄托着自己内心的情感,全词无论是在环境的渲染上还是感情的表达上,都极富有感染力,使人读之,与诗人同泣。喜欢古诗词的朋友们,可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