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较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616286.html又到古蜀名城新都桂湖荷花盛开的时节了,关于桂湖荷花,你又知道多少呢?
却说杨慎骑上龙背,闭上眼睛,从月宫折桂回到南。他说:“此后,我家花园可种月宫桂子了,不过,广阔的湖面只有野菱,湖边仅有芦苇。如果满湖种上莲花,那才叫君子爱莲,才人种桂呢!”
龙王道:“种莲乃水中之事,公子就交给我吧。”
不久,风停了。杨慎睁眼看时,已经回到魁星楼,忙与龙王道别致谢。
临别时,龙王说:“明日一早,公子去湖里看看就明白了。”
深夜,西海龙王把头伸入杨家花园湖里,一吐涎水变成一张荷叶,一个涎泡变成一朵莲花。
天亮了,杨慎从睡梦中惊醒,发现口中衔着一枝结实累累的桂枝。想起龙王所言,急翻身下床,出门一望,但见满湖荷叶田田,初露水面,嫩缘可爱。荷叶间,还有许多鹅蛋大小的红色涎泡。原来那是西海龙王把头伸进湖里,口吐涎水而变化的荷叶。
杨慎于是拿着锄头,在湖堤边种下了几排桂子。他想到今科必中状元,夏来满湖莲花,秋来满园桂树,不禁欣喜若狂。
这年秋天,杨慎果中状元。当他衣锦还乡祭祖时,满湖已是莲花映日红,桂子也发芽出枝。这些桂树是从月宫折下来的种子,所以长得又高又大。
他来到魁星楼,魁星塑像已不见踪影;困了九千多年的西海龙王也领到新的海疆走了。杨慎又在湖堤边种下数百颗桂子。从此以后,杨家花园桂树成荫,满湖莲花碧绿,湖岸上下争芳吐艳,周而复始,年年不绝,人们也将杨家花园改称为桂湖了。
夏秋时节,桂湖荷花亭亭玉立,桂花满城飘香。传说桂湖的桂花树是杨状元从月宫折来,所以香飘十里;桂湖的莲花是西海龙王的涎泡变成,所以鲜艳无比。
盛夏七月,桂湖的明星是满塘素雅的荷花,这里是全国“八大荷花”观赏地之一,显现出一种不事藻饰,唯求自然的朴素风格。
喜荷入髓的杨升庵在《升庵集》卷八十中写下了他对荷花的研究心得:“荷,芙蕖,又名芙蓉。其茎茄,其叶遐,其本密,其花为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意。郭璞曰:‘北方人便以藕为荷,江东人呼荷蕖为芙蓉,蜀人以藕为茄,或用其母为子花名,或用其子为母叶号。’此皆名字相乱,习俗传误。”
新都区马家乡出土的东汉采莲画像
据新都区马家乡出土的东汉采莲画像砖显示,早在两汉时期,新都就种莲成风。
桂湖中的荷花始栽于唐代,从初唐宰相张说《新都南亭别郭元振、卢崇道》中可以找到做佐证:“莲洲文石堤”。
桂湖荷花的品种有红千叶、碧莲、寿星桃、桂湖红莲、大洒锦、红台莲、唐婉、黄鹂等,以花期长、花朵硕大、花色艳丽等为特点。
桂湖荷花又以“桂湖红莲”为主,它是四川保存最为完好的原生本地荷花品种。它的特点是花朵大,长势高、色彩艳丽,观赏性强。其中绯红重瓣红莲品种的种子来源于明代出土的陶罐内;后经多代培育,遂成为桂湖独有的珍稀荷花品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桂湖在原有的塘栽荷花基础上,又从全国荷花协会引进了近百种各色品种的荷花上千株。
荷花生长在池塘和湖泊中,出污泥而不染,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画和吟咏的对象。文人给荷花起了莲花、芙蕖、菡萏、芙蓉等等高雅好听的名字。桂湖荷花群体的花期可长达两月之久,文人们从初荷一直要歌颂到枯荷。
春潮赶来,池水碧绿清澈,正是诗人们踏青写新荷的时候。初荷最可爱的时候,是她刚露尖尖角的模样,半分娇怯,半分青涩。在这方寸的碧绿舞台上,向来不缺少喧嚣,你看那蜻蜓的轻巧,蝴蝶的翩跹,鸟雀的叽喳,正合奏着一曲温柔的歌舞。杨万里来了,一首《小池》诗,写那刚出水面的荷叶,那细嫩尖角上站立着的一只蜻蜓,显得是那么的可爱: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过几天再来,但见那池塘中:“新荷贴贴铺水面”,“莲叶出水大如钱”,“荷盖倾新绿”,“菡萏念娇蕊”。“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唐朝诗人李群玉凭栏写《新荷》,更是传神备至: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
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初夏时节,凭栏十里观荷塘,风摇清影水浮香,莲叶如盖,菡萏飘香。亭亭玉立,“美艳向人花灼灼,青圆如鉴叶田田”。犹如车盖,又似绿纸伞,遮蔽一方阴凉。“待得花开叶已圆,应为施朱嫌太赤,故将嫩绿间婵娟。”
人间七月,美好热烈,荷莲开在阳光下,是活泼。漫步桂湖赏一池荷景,引一缕荷香。放眼湖面,碧叶连天,万荷绽放,微风过处,荷香缕缕,摇曳生姿。碧绿荷叶护着粉色花朵,犹如一幅唯美的水彩画。每一朵荷花都似姿态不凡的仙子,嫩蕊凝珠、盈盈欲滴;在微风中,在绿叶扶持中,翩翩起舞,风姿绰约。盛开的荷花,微笑烂漫,亭亭玉立;半开的荷花,露出两三花瓣,“犹抱琵琶半遮面”,迷人醉眼;含苞欲放的荷花,“芳容艳粉,红香透、脉脉娇羞。”;万朵荷花,万种姿态,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各舞风姿,灿烂夺目。毕竟桂湖七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傍晚,明月万顷,花弄月影入荷塘。荷花开在夜色里,是寂静,几声虫鸣,伴着满月夜曲。星空下纳凉,听蝉鸣夏,看荷闻香,怡然自在。
升庵桂湖内的荷花
盛夏酷暑中,期待雨后赏荷,期待梦中邂逅,期待与桂湖再次相逢。几场急雨,敲醒了梦中荷塘,潋滟的粉,粼粼的绿,是夏日桂湖独有的色彩。
新雨后,偷得浮生半日闲,携两三爱荷友人,缓缓踏夏来桂湖边寻荷,赏一朵荷花,许一世芳华。放眼望去,“雨过芙蕖满曲塘,端疑翠盖拥新妆。风翻圆碧田田叶,露浥深红苒苒香。”一池的荷,如绝色美人,水上芭蕾,素淡静雅,亭亭净直。但见“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一阵风来碧浪翻,珍珠零落难收拾。”“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荷花开在微雨中,那真是淡雅。举目眺望,一池荷花,一湾清澈,亭亭而立,绽放清香。它美在骨,美在魂,美在气韵,令众芳仰慕,高山仰止。
赏荷,画荷,拍荷者如织。我在荷塘前驻足,沉思:荷莲高洁,“清清不染淤泥水”,内心明朗,守贞持节。人生应如此,高洁,清雅,恬静,淡然;为人著文皆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任世俗动荡,始终坚守内心,保持独立,博学多问勤思考,知行合一求理真。以谦卑的姿态,努力扎根。
初秋时节,虽荷花凋谢,但湖面上仍有铜钱般圆润荷叶生长。“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秋冬之交,繁花凋零,甚感怅然,唯独枯荷倔强挺立,风骨依然。“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曾国藩被钦命为四川乡试正考官,八月初四抵达四川成都。乡试结束后的九月二十一日,他由成都启行,行四十里,住新都县,“县令张宜亭,招饮湖上”。到桂湖的官员都会去赏花、游湖、看景,时已深秋,花期已过,但他还是写诗纪念。
《曾国藩日记》对这件事做了较为详细记载:廿二日,“早,在桂湖饮酒。为明杨升庵旧址,约广三百亩,皆荷花绿堤,皆桂树。张君修葺,楼阁不俗”。九月二十三日,至罗江途中,曾国藩追忆张奉书在桂湖宴请时情景,作《游桂湖五章》,“夜,书寄张宜亭大令”。其中第三章诗曰:
十里荷花海,我来吁已迟。
小桥通野港,坏艇卧西陂。
曲岸能藏鹭,盘涡尚戏龟。
倾城游女盛,好是采莲时。
诗序中的“张宜亭大令”是指新都县令张奉书。虽然花期已过,但曾国藩的观荷的兴致没减,即使不见荷花,看看荷叶也能赏心悦目。
五百年后,著名散文家、学者朱自清与杨慎在桂湖的相遇,成为佳话。年9月,朱自清从成都东郊宋公桥寓所到新都桂湖凭吊杨升庵,观赏桂湖胜景。回成都后,他对好友叶圣陶说:“近独游新都桂湖,其地景不凡。”
升庵祠前碧湖红莲岸壁上,朱自清留下的“荷塘月色”四个大字,增添了桂湖的厚重文化积淀。
碧湖红莲岸壁上,朱自清留下的四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