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明刻本精品中贸圣佳2022上海拍卖 [复制链接]

1#

明刻本是古籍拍卖的中坚版块,以嘉万时期为代表的精品之作,历来受藏书家珍视。此次专场内收明版多种,包括白棉纸本、套色本等名贵品类。元刻庆元路儒学本《玉海》经明正德、嘉靖、万历、崇祯、清康熙、乾隆六朝递修,拍场多见残本,此全帙百二十册极为少见。万历初张守约刻《史记》皮棉纸初印本,是稀见广东刻精品。嘉靖世德堂原刻白棉纸本《南华真经》、崇祯间秦刻《九经》等,多是书林名物。此外陈仁锡刻《名世文宗》、吴时亮刻《司马温公集》、张文柱刻《世说新语补》、簧玉堂刻初印本《明诗选》、明刻清印全本《花营锦阵》、明刻墨蓝黄三色本《花营锦阵》、道藏本《参同契》等,精品不胜枚举。

拍品预览

Lot

玉海二百卷辞学指南四卷附刻十三种(宋)王应麟撰

元刻明清递修本

10函册线装竹纸

钤印:稽山施氏鉴藏图书

26×15.8cm

玉海最早刻本为元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本,入明后版片入国子监,直至清代仍在刷印,明嘉万时期、清康乾时期曾有多次补刊,清嘉庆年间,所有版片俱毁于火,后康基田依据陆心源所藏元印版片无漫漶者重新刊刻而成嘉庆本。拍品为玉海最早版本至元本,卷前有康熙补刊序言,又版心可见“正德元年、正德二年、嘉靖庚戌、嘉靖丁巳、万曆十六年、万曆癸未年、崇祯丙子、康熙二十六年、乾隆三年”等补修题记。拍场原版玉海多见残本,此全本极为少见。

Lot3

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

明万历张守约广东刻本

4函28册线装黄棉纸

26.4×16.5cm

著录:1.《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史部纪传P

2.《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P

卷前依次张守节《史记正义序》、司马贞《史记索引序》及《后序》、小司马氏《补史记序》、裴骃《史记集解序》、张守节《史记正义论例谥法解》、史记题评诸儒名氏、司马贞《史记补目录》。全书依旧本大题在下,篇名在上。卷一上“三皇本纪”,次二行题“唐国子博士弘文学士河内司马贞补撰并注/大明巡按广东监察御史张守约重修”。又“五帝本纪第一”端题司马迁、裴骃、司马贞、张守节、张守约衔名各一行,其余各卷卷端则略去。三家注《史记》祖述建安黄善夫刻本,此本亦三家注系统。与嘉靖王延喆刻本对校,此本小字索引及正义略有缩减,而上栏天头处套有宋人刘辰翁、欧阳修、真德秀等多人及明人杨慎、唐顺之评语。《史记》评点之学起于南宋,明代特盛,杨慎《史记题评》、唐顺之《荆川先生精选批点史记》俱是此中精品。督刻者张守约字希曾,广西永福人,明嘉靖三十七年()乡试举人,授官四川新都县教谕,四十四年()登乙丑科进士。巡按直隶时,与杨继盛等联名上疏参劾严嵩,获罪被贬为道州通判。严嵩被革职后,朝廷又升守约为卢州同知,后被派巡按广东,剿寇有功,擢升浙江金华知府。晚年退居家乡,撰《西台奏议》。此书为张守约巡按广东任上所刻,刻工俱是名手,纸张亦为当地精制皮棉混料,是稀见广东地方刻本精品。全书字体刻印俱精,大字为典型馆阁书,每页版口下均有刻工名。书极少见,《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有载,入《善本总目》。

Lot

南华真经十卷(晋)郭象注

明嘉靖十二年()顾氏世德堂刻本

1夹6册线装白棉纸

钤印:钱复,泉太初,泉复之印,字曰太初,太初,吴越世家

30×19.6cm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子部道家P

此书又名《南华经》《庄子》,是战国时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明嘉靖间吴郡顾春辑刻《六子书》,将之收入。世德堂刻六子书,校勘精善,乾嘉间藏书家、考据家多用以校古本。六子本庄子选用郭象所注、陆德明音译本南华真经,是注释庄子的最著名版本。此本版心处刻“世德堂刊”,白棉纸精印,入《善本总目》,有钱太初题签。

Lot0名世文宗三十卷(明)胡时化辑

明崇祯元年()陈仁锡刻本

2函17册线装竹纸

钤印:张氏含之,张宾

28×17.3cm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集部总集P

此书以真德秀《文章正宗》为范本,万曆初合肥令胡时化编,是明人选文章总集,祁承《澹生堂藏书目》最早著录。其文章编选范围广泛,既有先秦典籍,又有自汉至明著名文人代表作品。书甫刊行即风播海内,先后出现陈继儒、钟惺、陈仁锡等多种评本。此本即陈仁锡订正初刻印本,见录于《善本总目》。首崇祯元年陈仁锡新序,次王锡爵、郭子章、胡时化三序,次凡例,凡例后附《谈薮》一卷,次总目。两截版,小字眉批。卷端署“古姚胡时化选辑/长洲陈仁锡订正”。全书方字精刻,初印,卷内有朱笔圈点。卷三十末页有墨笔录胡宗宪、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履历。

Lot1李卓吾批点世说新语补二十卷(明)李贽撰

明万历十三年()张文柱刻本

1函6册线装竹纸

钤印:江盛灼印

27.4×17.1cm

著录:《中国善本书提要》P

王世贞有何良俊《语林》删定本,其弟世懋又曾刻刘辰翁注《世说新语》于豫章,张文柱因汇校诸本,刊定为是书。全书增录李贽、刘辰翁、王世懋批语于顶栏,订正讹误,加以己见,于后世研究《新语》颇有裨益。据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称,万曆凌濛初刻《世说新语》或从此本出。

Lot2司马温公文集八十二卷(宋)司马光撰

明崇祯元年()吴时亮刻本

2函24册线装白纸

27×16.8cm

著录:1.《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集部宋别集P

2.《藏园订补郘亭书目》P

《司马温公文集》有八十卷、一百卷、百十六卷本三种,八十卷本早出,百卷及百十六卷国内久绝,故传本以八十卷本最备。此书前有吴时亮天启七年序,其时任山西学政按察司,获晋人家传刻本《司马温公集》八十卷本,“乃命博士弟子员分较而铨次之,以付杀青”,分校汇刻为八十二卷。吴本辑录较备,校梓又精,世人重之,清代屡有重刊,均以此为底本。

Lot明诗选十二卷(明)华淑辑(朱敬圃旧藏)

明金阊簧玉堂刻本

10册线装竹纸

钤印:千明楼,敬圃收藏金石书画之记,敬圃翰墨,梁溪朱敬圃收藏书籍,朱敬圃印,晚香堂,沈藜乙,芷溶

26.8×16.4cm

著录:1.《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集部总集P

2.《清代禁书总述》P

明万历间无锡华淑、马世奇在《盛明百家诗》基础上删繁就简、增补遗漏,辑《明诗选》十二卷。全书以诗体分类,各卷之内又大致以诗人之时代先后编排,凡十一朝二百余位诗人,遴选之作上自洪武,下迄正嘉年间,按照“古诗追踪汉魏,近体同声开宝、歌行绝句继轨少陵、太白”的原则,辑诗数百首。清乾隆四十六年以“内有陈继儒诗”为安徽巡抚闵鹗元奏缴,名列禁书目内,流传稀少。此本旧装十册,竹纸初印,梁溪朱敬圃旧藏。

朱龙湛(-),字敬圃,室名千明楼,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武汉大学经济系。家学渊源,其父梦华,精研诗词书画,嗜书如命,藏书甚富,有明刊四百余种。龙湛向往明刊千种,故名千明楼。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上海长宁区政协委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Lot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邵雍撰

明刻本

1函4册线装竹纸

钤印:虞山亦政堂陆氏珍藏

25.5×16.7cm

《伊川击壤集》收集北宋哲学家、诗人邵雍一生所作诗文三千余首,书名引传说唐尧时一老人击壤而歌的故事,抒发了诗人隐居不仕的心意,为研究邵氏的重要文集。此本半页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双边。内封镌“吴门后裔沧来重订”。扉页有墨笔题识:“此集经收藏家审定确是明人翻刊宋板之佳者,在余家已逾百年,今后经籍将废,尚其宝旃,大清宣统庚戌之岁中秋前一日侯复谨识。”

Lot九经五十一卷附三种四卷(明)秦镤订

明崇祯十三年()秦氏求古斋刻本

1函12册线装竹纸

24×13.2cm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经部总类P2

王士祯《分甘余话》称:“近无锡秦氏摹宋刻小本《九经》,剞劂最精,点画不苟。闻其板已为大力者负之而趋。余曾见宋刻于倪检讨雁园(灿)许,与秦刻方幅正同,然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矣。”书分周易三卷图说一卷、书经四卷、诗经四卷、春秋十七卷、礼记六卷、周礼六卷、孝经一卷、论语二卷、孟子七卷,附大学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小学二卷,见录于《书目答问》、《书林清话》。

Lot薛文清公读书全录类编二十卷(明)薛瑄撰(叶名琛叶名沣旧藏)

明万历刻本

1函10册线装竹纸

钤印:汉阳叶氏藏书,汉阳叶名琛名沣同读过,叶志詵印

25.5×16.4cm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子部儒家P

薛瑄永乐进士及第,承朱熹理学,曾讲于*洞,晚年归乡邑述学,著作传《读书录》、《薛集》,隆庆后从祀孔庙。此书收录薛氏数十年读书的心得笔记,包括哲学、文学、政治、自我修养等内容。首万历二十四年张崇儒、万历己亥赵用光序,次刊书姓氏末署“文清公七世孙府同知薛应麟/监生薛应第仝刊”,末万历丙申赵讷跋。见录于《善本总目》,汉阳叶氏递藏。

叶名琛(-),字昆臣,湖北汉阳人。清道光时进士。官至两广总督。叶名沣,字润臣,湖北汉阳人,叶名琛弟。道光丁酉举人,历官内阁侍读,改浙江候补道。有《敦夙好斋诗》。叶志诜(-),字东卿,湖北汉阳人。精金石之学,又工书法,所藏彝器甚多,有《金山鼎考》、《平安馆诗文集》、《神农木草经赞》等。

Lot金碧五相类参同契三卷

明刻正统道藏本

3册白棉纸折装

37.1×12.9cm

中国历史上曾陆续编纂过多种道藏,但多散佚,尤其元宪宗和元世祖时,道教因在僧道辩论《老子化胡经》真伪中失败,至元十八年世祖诏令除《道德经》外的其余道经印板尽行焚毁,致使元修《玄都宝藏》也付之一炬,损失惨重。因此道藏亟待重修。明成祖即位之初,曾令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重编《道藏》,永乐八年张宇初去世,复令第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继续主持编藏,到明英宗正统九年始行刊板,又令道士邵以正督校,增所未备,于正统十年校定付印,名《正统道藏》,亦是我国现存的唯一官修道藏。《正统道藏》刊竣后曾陆续印行颁赐各地宫观,但因屡经兵燹,原藏存世甚少。清代经板庋于故宫大光明殿,日有损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存板尽毁。中国现存惟一保存较为完好的印本,是北京白云观旧藏一部(现藏国家图书馆)。民国间商务印书馆以涵芬楼名义,据此影印,缩改为六开小本。年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和天津古籍出版社共同协作,在涵芬楼影印本的基础上,补足残缺,重新影印出版。此经三卷全,卷首标题下有千字文编号“似”字,存原黄绫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