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的偏方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01/5419408.html□本报记者万杰煜勾佳棋李艳文/图
前不久成都市成华区丛树家园小区内发生一起电梯内电瓶车爆燃事件。记者于网传监控视频中看到,在拥挤的电梯里,一男子扶着一辆电瓶车和他人同乘,电梯关门瞬间,突然黑烟冒起,响起一声剧烈的爆炸声,顿时火光四起,在场人员无一幸免,统统被突发的电瓶车爆炸事件波及,导致包括一名婴儿在内的多人烧伤。而在另一段现场视频里显示,事发后电梯门打开,里面依然是一片被火烧过的痕迹。救护车第一时间赶来,视频里有人不断说:“小区9栋电梯里电瓶车爆了,人被关到里面烧。”
自事故发生后,电瓶车禁止进楼入户便成为各小区内部约定俗成的规定,社区和物业也在对电瓶车停放进行规范,以筑牢居民的安全防线,增强小区居民生活安全感。
近日,记者到成都多个小区,针对电动车进梯、上楼的问题进行了走访调查,在走访中发现依然存在电瓶车上楼和不规范停放现象。
物业
积极响应禁止电瓶车进楼入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条例》《物权法》和《消防法》第六十条相关规定,您不能将电瓶车推上楼充电或停放……”近日,成都仁和春天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傲城物业服务中心向该小区一住户开具了一张消防安全整改通知单。
5月11日,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物业服务区域电动车停放充电管理的紧急通知。通知明确:对在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的行为予以坚决制止并组织清理;对拒不清理的,要及时向消防救援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报告。
“整改之前,电瓶车是从小区内地面进入车库。整改后,电瓶车就不能进入小区,而是从专门规划的通道内直接骑入小区指定专人看守的非机动车车库。”傲城物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叶琼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电瓶车无法上楼,但偶尔也会有住户将电瓶带上楼充电的情况,通过电梯监控视频、住户举报发现违规操作后将会给违规住户发整改通知单。
近期,记者走访了成都部分小区发现,多数物业单位都已经发出相关通知来规范电瓶车停放,电梯内或者小区进门处都张贴了紧急提示、消防警示等公告,除此之外,多数物业单位也自发响应,在业主群发布相关通知。
为何电瓶车“进楼入户”屡禁不止?如何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叶琼表示,电瓶车规范是一个长期且老大难问题,每个小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治理措施上也会有所差别。“电瓶车‘进楼入户’屡禁不止的原因,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电瓶车充电需要单独收取费用,另一方面是将电瓶车停入车库需要交纳停车费。”叶琼告诉记者,为了加强小区住户安全防范意识,除了张贴公告、发群消息外,物业还会通过文艺演出的方式宣传安全知识,也会邀请消防员和电梯维修人员来讲解相关安全知识。
居民
齐发力共监督制约不规范行为
“昨天回家的时候,看到还是有人把电瓶车推上楼。”家住四川成都龙泉驿区成大花园的李女士抱怨道,她让家人再次在业主群投诉电瓶车上楼的行为,“电瓶车违规上楼充电,发生了那么多起自燃事故,还不够引起注意吗?”同一小区的5楼住户也表示,小区物业在公告栏上张贴了告示,严令禁止电瓶车进电梯和上楼,必须停放在指定的停车点充电,同时,物业工作人员也制止过让电瓶车进电梯的人,但仍然有住户在违反规定,照旧让电瓶车“进楼入户”。他说:“这些人太不自觉了,这种行为真的要杜绝!电瓶车上楼害人害己。”
“小区里老少居民都很多,电梯又是密闭狭窄的地方。”家住成都滨江天街附近的于小姐告诉记者,之前看到电瓶车进电梯出事的新闻时,她就觉得在居民小区里电瓶车进电梯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还好爷爷家的小区现在也在电梯入口附近贴公告了,感觉还是可以起到一些警示作用。”她向记者表示。
成都市民张女士也告诉记者,她所居住的小区在电梯内外均贴上了公告,禁止电瓶车进电梯,“不在楼道里停电瓶车就会很安全啊,以免万一发生事故时,占据了消防通道,禁止这种行为就可以避免一部分的危险。”
在长富新城小区,记者看到保安李师傅拦截了一辆进入小区的电瓶车,李师傅表示就算是业主也不可以随意将电瓶车带入小区,如有需要可以先将电瓶车停在指定的停车棚内。“为了小区居民的安全,小区规定不允许电瓶车在里面随意行驶。再加上平时小区里儿童和老人都比较多,电瓶车、外卖车等到门口处就会被拦截。”李师傅告诉记者。
骑电瓶车上下班的王女士感叹道:“最近我骑车回小区,进门时保安都会叮嘱我将电瓶车按要求停放。”她入住小区不久,便已经在楼道里见过几次违规停放电瓶车的现象,有的人住在低层,就直接从家里接出一根线放到一楼楼道口充电,保安都很难在第一时间制止,她对这种行为也很无奈。她说:“还是有些人为了自己图方便,省那一点充电费,就选择这种不安全的方式。不过只要有住户发现,就一定会在业主群里声讨这种不文明的现象。”不过,小区业主互相监督,效果微乎其微,不比物业请专人督促整改的力度大。
现状
小区电瓶车充电难充电设施建设迫在眉睫
电瓶车禁止“进楼入户”,让家住成都新都区学府苑小区的张大爷有苦说不出。年近70岁的他和老伴住在一楼,每天早上都会骑着电瓶车去附近的菜市场购买新鲜的蔬菜,之前小区的电瓶充电棚在地下一层,有专人看守收费,不久前,物业为了方便管理,改成了手机扫码注册,线上包月缴费,他说:“我不会用手机缴费,但车又不能不充电。”他便将车停在楼下,从家里牵出插板充电。
为安全着想,电瓶车禁止“进楼入户”,但不上楼的话,社区就要解决电动车停放以及充电和安全问题。小区充电点供不应求,大量废弃电瓶车长期占据充电棚位置,于是电瓶“进楼入户”“飞线”充电屡见不鲜,而这些现象背后也隐藏着众多的风险。
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完善居住社区充电桩建设推进机制。当充电引发的安全顾虑已经成为整个电动车行业的常态,解决现有安全隐患也已经成为充电桩建设迫在眉睫的问题。
据了解,充电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按时分功率收费,以1.9元起步,分8小时、4小时和3小时;一种是按次,一次2元不限功率,最长可充12小时,充满自停。许多住户表示电瓶车在充电棚充电的费用难以接受。居民王女士说:“尽管有这些集中充电点,可很多居民还是不顾安全选择把电瓶车推到楼里充电,在家充电虽然比在集中充电点便宜,但实际一年下来充电也便宜不了多少钱。比起这‘精打细算’来的小便宜,因不规范的充电方式而发生安全隐患损失更大呀!”
如何解决居民电瓶车充电难问题,物业也绞尽了脑汁。在成都朗基物业工作的罗女士告诉记者,之前充电棚有很多停放很久无人认领的电瓶车,在物业清理后,将充电棚也进行了整理升级,进行设备检修,解决安全隐患、有关充电费用问题。这一举动获得了小区各位业主的大力支持,在业主群里,许多业主都对此举表示赞同:“规范充电方便你我,也降低了安全隐患。”